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逆汤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对比研究

作 者: 刘玉兰
导 师: 刘世坤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超微饮片 四逆汤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甘草次酸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现在,对超微饮片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可全药服用的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等)上。研究表明,此类中药材制成超微饮片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药效。但毒性中药材制成超微饮片后直接服用是否具有可行性,鲜有人研究。本研究拟对用传统饮片和超微饮片组方的四逆汤中化学成份和药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应用四逆汤超微饮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含有毒性中药材附子的四逆汤为受试药物,用HPLC法测定传统饮片和超微饮片中的主要化学成份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等的含量。分别用传统饮片组方的四逆汤水煎煮液及超微饮片组方的四逆汤浸泡液全药喂食家兔制备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入蟾蜍离体心脏灌流液中,观察其对蟾蜍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心率的影响。结果:(一)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150mm×4.6mm,5μm),保护柱:Phenomenex C18柱;流动相:30 mmol·L-1醋酸铵(含2.5‰醋酸,5‰NH3·H2O,pH=8.5):乙腈(67:33):流速:1.6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40℃;这样,既降低了流动相的pH值,有效地保护了色谱柱,又实现了三种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在30分钟内完全分离,四逆汤水提取液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进样量分别在0.0047~0.188μg(r=0.9995),0.005~0.20μg(r=0.9998),0.0052~0.204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39%~97.58%(RSD=2.01~2.59%)。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四逆汤制剂的质量控制。(二)建立了一种测定四逆汤中甘草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3.6%乙酸—甲醇(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甘草次酸的进样量在0.01~2.5μg(r=0.9994)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传统饮片和超微饮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0%(RSD=2.36%),97.1%(RSD=2.50%)。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为四逆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又一个考察指标。(三)采用HPLC法测定四逆汤传统饮片水煎煮液及超微饮片浸泡液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甘草次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四逆汤传统饮片水煎煮液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均低于超微饮片浸泡液的含量。因为在水提取条件下,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在高温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水解,而且与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发生相互化学作用生成了不溶性的络合物,导致传统饮片组方四逆汤中的毒性成分——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提取率明显低于超微饮片,也导致传统饮片中甘草次酸的提取率也低于超微饮片,传统饮片的煎煮过程大大降低了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也就降低了其毒性;(四)用四逆汤传统饮片水煎煮液及超微饮片浸泡液全药喂食家兔制备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入蟾蜍离体心脏灌流液中,以观察其对蟾蜍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别用传统饮片及其超微饮片的四逆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能显著增加蟾蜍心脏的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心率(P<0.05),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本研究建立了一种HPLC法可在30分钟内同时分离四逆汤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可用于四逆汤制剂的质量控制。建立了一种测定四逆汤中甘草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四逆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又一个考察指标。(二)传统饮片四逆汤的煎煮过程和超微饮片四逆汤的浸泡过程对四逆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不一致,超微饮片四逆汤中的毒性成分——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提取率明显增加,也导致其中甘草次酸的提取率明显增加。(三)在相同给药剂量的情况下,超微饮片制成的四逆汤,与传统饮片四逆汤的主要药效——强心作用无明显差异。因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组方的四逆汤相比无明显优势,超微饮片较传统饮片多一道加工程序,也就没有将其加工成超微饮片的必要性,临床应用四逆汤超微饮片时应警惕其毒性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前言  13-15
第一章 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组方的四逆汤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比较  15-27
  1.1 仪器、材料、试药  15-16
    1.1.1 仪器  15
    1.1.2 材料与试药  15-16
  1.2 试验方法  16-17
    1.2.1 色谱条件  16
    1.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6
    1.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16-17
    1.2.4 阴性样品溶液的配制  17
  1.3 结果  17-21
    1.3.1 色谱图  17
    1.3.2 线性关系考察  17
    1.3.3 精密度试验  17-18
    1.3.4 稳定性试验  18-19
    1.3.5 重复性试验  19
    1.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19-21
    1.3.7 样品测定结果  21
  1.4 讨论  21-27
第二章 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组方四逆汤中甘草次酸的含量比较  27-36
  2.1 仪器、材料、试药  27-28
    2.1.1 仪器  27
    2.1.2 材料与试药  27-28
  2.2 试验方法  28-29
    2.2.1 色谱条件  28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8
    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8-29
    2.2.4 阴性样品溶液的配制  29
  2.3 结果  29-32
    2.3.1 色谱图  29
    2.3.2 线性关系考察  29
    2.3.3 精密度试验  29
    2.3.4 稳定性试验  29-30
    2.3.5 重复性试验  30-31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1
    2.3.7 样品测定结果  31-32
  2.4 讨论  32-36
第三章 传统饮片与其超微饮片组方的四逆汤药效学的初步比较  36-41
  3.1 材料  36-37
    3.1.1 药物  36
    3.1.2 动物  36
    3.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36-37
  3.2 方法  37-38
    3.2.1 四逆汤制备  37
    3.2.2 含药血清的制备  37
    3.2.3 统计学分析  37
    3.2.4 离体蟾蜍心脏标本的制备及血清药理学实验  37-38
  3.3 结果  38-40
    3.3.1 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38
    3.3.2 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38-39
    3.3.3 对心率的影响  39-40
  3.4 讨论  40-41
第四章 结论  41-42
综述  42-50
参考文献  50-56
致谢  56-57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7

相似论文

  1. 11-脱氧甘草次酸磷酰氮芥酯类抗癌复合物的制备及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研究,R284.1
  2.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重组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研究,TQ463.2
  3. 层柱粘土固定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及其催化合成GAMG的研究,O621.36
  4. 四逆汤预干预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影响的研究,R285.5
  5. 含乌头类金匮方汤药的毒性分析,R285
  6. 甘草与大黄配伍主要化学成分在体外及体内相互作用研究,R285
  7. 附子理中丸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R286
  8. 甘草酸二铵胶囊健康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R285
  9. 早搏灵胶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L型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R541.7
  10. 熊果酸和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R285
  11. 马钱子碱与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后对大鼠肝脏CYP450酶基因表达与蛋白活性的影响,R285
  12. 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全细胞转化甘草酸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研究,TQ460.1
  13. 次乌头碱对大鼠心肌GaM及Cx43表达的影响及甘草苷的干预作用,R285.5
  14. 盐酸士的宁及其与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的mRNA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R285
  15. 附子毒动学及乌头碱吸收与代谢特征研究,R285
  16. 双黄连对乌头碱导致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R285.5
  17. 球形木质素树脂对两种生物碱吸附的初步研究,TQ464.4
  18. 臭牡丹茎的化学成分及白桦脂酸与甘草次酸的修饰合成,R284
  19. 双黄连对乌头碱导致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Na~+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R285.5
  20. 中药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化学成分及药效学剂量对比研究,R285
  21. 芍药甘草汤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