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肝脏“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及肝、肠功能检测

作 者: 王倩
导 师: 刘运德;田伟军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临床检验诊断学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二次打击 肝脏 危重症
分类号: R45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早期肠内营养危重症导致肝脏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及肝肠功能检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的肝脏“二次打击”保护作用的机制及筛选敏感的反应肝功能的指标。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腹腔注射的“二次打击”及肠内肠外营养模型。实验分为3个大组,分别为单纯肠内营养组(EN组)、单纯肠外营养组(PN组)、混合营养组(EPN组)。在EN组和EPN组分别于术后0h、6h、12h、24h、7天给予肠内和肠内/外营养液;PN组只在术后12h和7天给予肠外营养。每组均在术后给予营养支持5天,分别在术后1st、3rd、5th(7th、10th、12th)天采血,并在第5th(12th)天处死获取血清、肝和小肠组织进行定向实验,检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静脉血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测定观察肠道菌群移位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肝功能血清学指标比较:1.1四个营养支持时点对肝功能影响:①EN1-4组内比较:RBP在EN2、EN3、EN4组5th天显著高于EN1(P<0.05);AST显著低于EN1(P<0.05);ALT在EN2、EN3组3rd、5th天显著低于EN1,5th天EN2低于EN4(P<0.05);ADA在EN2、EN3组1st天显著低于EN4(P<0.05);ALP在EN3、EN4组3rd、5th天显著低于EN1(P<0.05)。②EPN1-4组内比较:RBP在1st天EPN2、EPN3高于EPN4,在3rd、5th天EPN2、EPN3高于EPN1,且EPN2高于EPN4(P<0.05);ADA在3rd天EPN2、EPN3高于EPN1(P<0.05)。1.2三种营养支持方式肝功能影响:①术后0h组:术后3rd、5th天EN1和/或EPN1组AST、ALT、GGT、ALP低于PN1组(P<0.05)。②术后6h组:术后3rd、5th天EN2和/或EPN2组AST、ALT、ADA、TBA、GGT、ALP低于PN1组(P<0.05);RBP在5th天EPN2显著高于EN2和PN1组(P<0.01)。③术后12h组:基本变化同术后6h组,此外ADA、GGT在5th天EPN3低于EN3(P<0.05);RBP在5th天EN3、EPN3显著高于PN1组(P<0.05)。④术后24h组:EN4、EPN4在术后5th天AST、ALT、ADA、TBA、GGT、ALP显著低于PN1组(P<0.05);RBP显著高于PN1组(P<0.05)。⑤术后7天组:TP、PA、RBP在术后10th、12th天EN5和/或EPN5组较PN2组显著升高(P<0.05);AST、ALT、ADA、TBA、ALP在术后12th天有EN5和EPN5组较PN2组显著下降(P<0.05)。2体重变化:各营养组术后体重均有下降。①EN1组体重减轻高于EN2-4组;EPN1-4组体重减轻无差别(P>0.05)。②三种营养支持方式比较:EN1、EPN1、PN1之间无差别(P>0.05);PN1组较EN2-4组、EPN2-4组体重显著减轻(P<0.05);PN2组减轻著于EN5和EPN5(P<0.05)。3细菌移位率和门静脉血内毒素检测:①组内比较:EN1-4组相比细菌移位率和内毒素含量不存在差异,EPN1-4组亦然(P>0.05)。②三种营养支持方式组间比较:EN2-4、EPN2-4分别与PN1比较,PN1组细菌移位率和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术后7天三种营养支持方式细菌移位率均为100%,PN2组较EN5组和EPN5组内毒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4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①“二次打击”对肝、肠造成严重损伤,肝细胞坏死,肠黏膜坏死、肠绒毛脱落。②EN、EPN组显著代偿增生,但仍低于正常组。PN组肝细胞、肠修复差。③肝脏Kuffer细胞和小肠黏膜腺上皮细胞、固有层内单核细胞的胞浆内TLR4阳性表达。④PN组较EN、EPN组TLR4表达增强。结论:1.生化、细菌学和常规组织病理证明“二次打击”对肝、肠屏障功能造成严重损伤。2.EEN支持有效的减轻了“二次打击”给肝脏带来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肝功能的恢复。3.三种营养方式对术后影响比较:①对营养状态的影响:EN组与EPN组大鼠耐受良好,体重减轻少,无肠内营养并发症;PN组大鼠体重减轻明显,有脱毛现象。②对肝功能影响:EN、EPN组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均优于PN组,即反映机体营养状态的指标、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的指标显著升高或降低。③对肠屏障功能影响:EN、EPN组对阻止细菌内毒素移位较PN组更有效。从以上三方面比较可知,EN组、EPN组对术后恢复优于PN组。但EN组与EPN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存在,即混合营养并没有优于单纯EN。4.最佳营养支持时机的选择:①EN2-4组在营养状态方面没有差异存在。而EN2与EN3组反映肝细胞坏死指标最优,EN3组反映胆汁淤积指标最优。在混合营养组,EPN2-4组组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EPN3组组内1st、3rd、5th天各指标变化最为显著。综合而言认为术后12h营养支持组是最佳营养应用时机,即此时给予EN是最有效的。②术后不宜过早给予营养支持,实验证明EN1组和EPN1组大鼠无论生存质量和各项检测指标均不理想。但在术后6h营养支持组,动物生存质量和检测指标满意,说明渡过麻醉恢复期,胃肠蠕动功能一旦恢复,肠内营养就是安全的。5.EPN组与单纯EN组支持结果并无差异,说明只要在适当时机给予EN就是有效的,EN提供的热量氮量在全部营养方式中所占比例与营养支持结果无关。6.早期肠内营养优于晚期肠内营养。EN1-4组、EPN1-4组、PN1组结果优于EN5、EPN5和PN2组。7.生化指标的灵敏性:RBP在反映机体营养状态方面优于TRF、PA及ALB。ALT是反映肝细胞坏死的金指标,ADA与ALT相比更灵敏的反映出肝细胞的坏死及修复情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3
缩略词表  13-15
前言  15-17
材料与方法  17-28
结果  28-50
讨论  50-63
小结  63-64
参考文献  64-70
综述一  70-77
综述二  77-85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85-86
致谢  86-87
照片  87-95

相似论文

  1.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2. 蛋内注射leptin对肉鸡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及microRNA表达的影响,S831
  3.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4.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5. ERK1/2和JNK信号通路对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调控作用研究,Q418
  6. 肝脏部分切除对肝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657.3
  7. 肝脏少见类型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R735.7
  8. 超声新技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心脏及肝脏损害的评价,R581.1
  9.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病变的诊断及评估肝脏恶性肿瘤造影模式与其血管生成的关系,R735.7
  10. 大肝癌肝切除术或TACE后肝功能代偿不良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R735.7
  11. 丹参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
  12. 危重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研究,R459.7
  13. 基于CT、MR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实验研究,R816.5
  14. 脾切除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R657.3
  15. 围手术期肝切除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综合预测,R657.3
  16. 射频辅助无血切肝术在肝脏切除中的应用,R657.3
  17. 肝细胞核因子6在早期肝脏再生中的作用,R657.3
  18. 有氧运动及标准饲料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R587.1
  19. TGF-β1在大鼠酒精性肝病中的表达意义,R575.2
  20. 泡球蚴感染中期小鼠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意义,R532.32
  21. 葛根素对脑死亡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治疗学 > 饮食疗法、临床营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