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西省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法初探

作 者: 况烨
导 师: 马志武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游客接待中心 山岳 规划 选址 布局 建筑设计 风格特色
分类号: TU98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71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风景名胜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陆续建立了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供游客观光、考察、休闲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逐渐完善,游客接待中心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应运而生。本论文充分调研了国内实例,并对国外资料进行了大量查阅。文章从风景区规划角度出发,结合公共建筑设计理论、建筑空间设计理论、环境设计理论对游客接待中心的选址布局,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外部环境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多个优秀的具体实例,为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提供了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系统的创作方法。游客接待中心有三大主要功能:展示、服务、管理。建筑的功能要求决定着其功能组成和平面组合、空间布局以及室内空间的分隔形式。建筑设计时需要在满足相应功能的同时,还要组织好便捷的交通流线,并塑造出舒适宜人、底蕴丰富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还决定着其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大众的审美意象。同时,建筑风格又受到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因此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应当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外部景观相协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  8-11
    1.1.1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的概念  8
    1.1.2 游客接待中心建设的兴起  8-9
    1.1.3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在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9
    1.1.4 游客接待中心的发展现状研究  9-11
  1.2 研究意义  11-12
  1.3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2-13
    1.3.1 研究目的  12
    1.3.2 研究方法  12-13
第2章 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历史发展  13-32
  2.1 风景名胜区  13-16
    2.1.1 概念  13-14
    2.1.2 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史  14-16
  2.2 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6-21
    2.2.1 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接轨  16-18
    2.2.2 旅游区  18-19
    2.2.3 自然保护区  19-20
    2.2.4 几者之间的关系  20-21
  2.3 风景名胜区的分类  21-25
    2.3.1 按等级特征(级别)分类  21-22
    2.3.2 按用地规模分类  22
    2.3.3 按功能设施特征分类  22
    2.3.4 按景观特征分类  22-23
    2.3.5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23-25
  2.4 江西省的名山资源介绍  25-32
    2.4.1 江西省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史  25-27
    2.4.2 江西省的10个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7-31
    2.4.3 江西省各名山的共同点  31-32
第3章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关系  32-45
  3.1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管理  32-35
    3.1.1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认识历程  32-33
    3.1.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主要目的  33
    3.1.3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规划原则  33-34
    3.1.4 总体规划  34
    3.1.5 详细规划  34-35
  3.2 游客服务区  35-38
    3.2.1 风景名胜区的区域划分  35
    3.2.2 游客服务设施  35-38
  3.3 游客服务设施建筑  38-40
    3.3.1 服务设施中的建筑配置  38-39
    3.3.2 风景名胜区建筑的一般原则  39-40
  3.4 游客接待中心的选址  40-45
    3.4.1 选址的基本原则  40-42
    3.4.2 结合江西省的山岳地形讨论选址  42-45
第4章 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法  45-76
  4.1 游客接待中心的总体布局原则  45-47
    4.1.1 自然条件  45-46
    4.1.2 民俗文化  46-47
    4.1.3 经济条件  47
  4.2 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容量  47-50
    4.2.1 环境容量的定义  48
    4.2.2 环境容量对确定风景名胜区旅游规模的意义  48-50
    4.2.3 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  50
  4.3 游客接待中心的总平面构成要素  50-54
    4.3.1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51
    4.3.2 总平面的构成要素  51-53
    4.3.3 游客接待中心的出入口  53-54
  4.4 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组成与用房要求  54-63
    4.4.1 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作用  54
    4.4.2 游客接待中心的设施组成  54-63
  4.5 游客接待中心的设计程序与方法  63-76
    4.5.1 平面功能关系  63-66
    4.5.2 平面组合  66
    4.5.3 交通流线设计  66-69
    4.5.4 游客接待中心的空间布局  69-74
    4.5.5 空间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74-76
第5章 游客接待中心的建筑造型和风格特色  76-93
  5.1 建筑造型  76
  5.2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76-79
    5.2.1 游客接待中心造型设计的一般原则  77-79
    5.2.2 游客接待中心的造型具体要求  79
  5.3 游客接待中心造型的设计手法  79-87
    5.3.1 分清主次、有机结合  79-80
    5.3.2 体量与比例尺度的处理  80-82
    5.3.3 虚实与凹凸处理  82
    5.3.4 色彩、质感的处理  82-84
    5.3.5 符号、装饰与细部  84-86
    5.3.6 山岳游客接待中心的建筑造型  86-87
  5.4 游客接待中心的风格特色  87-93
    5.4.1 地区性  87-90
    5.4.2 景观协调性  90-93
第6章 游客接待中心实例  93-113
  6.1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游客接待中心  93-95
    6.1.1 九寨沟游客接待中心布局选址  93
    6.1.2 九寨沟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  93-95
  6.2 黄龙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95-97
  6.3 华山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97-98
  6.4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接待中心  98-101
    6.4.1 峨眉山游人中心规划布局与选址  98-99
    6.4.2 峨眉山游人中心建筑设计  99-101
  6.5 武功山游客接待中心  101-102
  6.6 三清山游客接待中心实例分析  102-113
    6.6.1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规划  102-106
    6.6.2 金沙游客接待中心实例分析  106-113
第7章 结语  113-114
后记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16

相似论文

  1.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2.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3.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4.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5. 动态环境下移动对象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TP301.6
  6. 面向火箭发动机的数字化装配工艺系统研究与开发,TP391.7
  7.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8. 基于全局视觉的仿人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TP242.6
  9.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10. 再入弹头的移动质心控制方法研究,TJ765.23
  11.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12.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13. 军事演习中工兵团工程装备维护保障资源配置研究,E251.2
  14.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15.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立学院教学体系研究,G642.4
  16.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7.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8. 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研究,TU985
  19.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规划与康复效果评估,R49
  20.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21.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园林建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