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快速、灵敏控制赤潮生物生长的方法和机理研究

作 者: 张珩
导 师: 刘洁生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除藻剂 二氧化氯 双季铵盐 特丁基三嗪
分类号: X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和意义:以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两种赤潮生物为材料,筛选可快速、灵敏、高效控制赤潮藻生长的化学除藻剂。同时,对所筛选除藻剂进行除藻机理的研究,以期为赤潮的应急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将不同剂量二氧化氯、双季铵盐、特丁基三嗪等作用于不同起始藻细胞密度的球形棕囊藻或塔玛亚历山大藻,通过测定不同作用时间藻细胞悬液的光密度并结合显微观察与细胞计数,研究二氧化氯等对赤潮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在对比分析不同化学物的除藻效果、毒性等的基础上,选择二氧化氯进一步测定和分析其对藻细胞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核酸的影响,并借助电镜探讨了二氧化氯的除藻机理。 结论:球形棕囊藻起始细胞密度为2.35×109、1.18×109、4.70×108、1.18×108cells·L-1时,二氧化氯在96h的有效灭藻浓度依次为2、1.5、1、0.4 mg·L-1,棕囊藻藻密度越高,灭藻所需二氧化氯浓度越高,但二氧化氯的需要量与藻密度并不成正比关系,藻密度越高,杀灭单位藻细胞所需二氧化氯浓度越低;双季铵盐对球形棕囊藻(藻密度5.8×108 cells·L-1)和塔玛亚历山大藻(7.0×106cells·L-1)96 h有效控制和杀灭浓度分别为0.8 mg·L-1与0.4 mg·L-1;特丁基三嗪对球形棕囊藻(1.24×109cell·L-1)与塔玛亚历山大藻(7.8×106cell·L-1)96h有效控制和杀灭浓度分别为0.3mg·L-1和0.2mg·L-1。综合考虑所筛选药剂的毒性、成本和有效性,二氧化氯、双季铵盐、特丁基三嗪在赤潮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中二氧化氯更能满足赤潮治理的7条原则,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二氧化氯对赤潮藻作用的机理。二氧化氯不仅可影响藻细胞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含量,而且还能破坏藻细胞膜系统致使细胞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重要生命物质外漏,最终导致藻细胞死亡。

全文目录


摘要  7-8
英文摘要  8-10
第一章 前言  10-26
  1 赤潮的成因及其危害  10-12
  2 赤潮的防治  12-19
  3 本课题的目的  19-20
  参考文献  20-26
第二章 快速、灵敏赤潮藻去除剂的筛选  26-48
  一.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26-33
    1 材料与方法  26-28
      1.1 主要仪器设备  26-27
      1.2 实验材料  27
      1.3 藻的培养  27-28
      1.4 杀藻实验  28
    2 结果与分析  28-32
      2.1 光密度值与藻细胞密度的关系  28-29
      2.2 不同浓度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的作用  29-30
      2.3 藻细胞密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  30-32
    3 讨论  32-33
  二. 双季铵盐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研究  33-38
    1 材料与方法  33-34
      1.1 主要仪器设备  33
      1.2 实验材料  33
      1.3 藻的培养  33-34
      1.4 杀藻实验  34
    2 结果与分析  34-37
      2.1 双季铵盐对球形棕囊藻的除藻效果  34-36
        2.1.1 不同浓度的双季铵盐对球形棕囊藻的去除效果  34-35
        2.1.2 时间对季铵盐除藻剂除藻效果的影响  35-36
      2.2 双季铵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除藻效果  36-37
        2.2.1 不同浓度双季铵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去除效果  36-37
        2.2.2 时间对季铵盐除藻效果的影响  37
    3 讨论  37-38
  三. 特丁基三嗪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实验研究  38-43
    1 材料与方法  38-39
      1.1 主要仪器设备  39
      1.2 实验材料  39
      1.3 藻的培养  39
      1.4 杀藻实验  39
    2 结果与分析  39-42
      2.1 特丁基三嗪对球形棕囊藻的除藻效果  39-40
        2.1.1 不同浓度的特丁基三嗪对球形棕囊藻的去除效果  39-40
        2.1.2 时间对特丁基三嗪除藻效果的影响  40
      2.2 特丁基三嗪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除藻效果  40-42
        2.2.1 不同浓度特丁基三嗪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去除效果  40-41
        2.2.2 时间对特丁基三嗪除藻效果的影响  41-42
    3 讨论  42-43
  四. 稳定性二氧化氯是较理想的赤潮藻去除剂  43-45
  参考文献  45-48
第三章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作用机理的研究  48-69
  1 材料和方法  48-54
    1.1 材料  48-49
    1.2 实验方法  49-54
      1.2.1 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49
      1.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9-50
        1.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9-50
        1.2.2.2 细胞内蛋白质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  50
      1.2.3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50-51
      1.2.4 DNA含量的测定  51-52
        1.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51
        1.2.4.2 低剂量二氧化氯对藻细胞DNA含量的测定  51-52
        1.2.4.3 高剂量二氧化氯对藻细胞DNA漏出率的测定  52
      1.2.5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作用的电镜观察  52-54
        1.2.5.1 扫描电镜样品制作  52-53
        1.2.5.2 透视电镜样品制作  53-54
  2 结果与分析  54-64
    2.1 二氧化氯对棕囊藻叶绿素a的影响  54-56
    2.2 二氧化氯对棕囊藻蛋白质的作用  56-59
      2.2.1 蛋白质标准曲线  56
      2.2.2 二氧化氯对棕囊藻蛋白质影响  56-57
      2.2.3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氨基酸的作用  57-59
    2.3 二氧化氯对棕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  59-60
      2.3.1 脱氧核糖核酸标准曲线  59
      2.3.2 二氧化氯对棕囊藻脱氧核糖核酸影响  59-60
    2.4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结构的影响的电镜观察  60-64
      2.4.1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60-62
      2.4.2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62-64
  3 讨论  64-66
  参考文献  66-69
结论  69-70
硕士期间的主要论文  70-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东海原甲藻增殖细胞核抗原的体外表达和抗体制备,Q946
  2. 抗软骨藻酸单克隆抗体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组装,X835
  3. 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在赤潮藻识别中的应用,X55
  4. 海藻之间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X173
  5.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Q943
  6. 胶州湾常见赤潮藻脂肪酸的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X173
  7. 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TG174.42
  8. 塔玛亚历山大藻光学性质分析与光谱模拟,X173
  9. 两株海洋真核藻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X172
  10. 一株赤潮异弯藻溶藻细菌的分离与溶藻特性研究,X172
  11. 流式图像赤潮监测仪光学系统设计,TH766
  12. 无角毛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系统,TP391.41
  1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短裸甲藻的化感抑制机理研究,X173
  14.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有害赤潮藻类信息提取方法,X55
  15. 浒苔对三种赤潮藻的克生作用初探,X173
  16. 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衰亡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分析,Q943
  17. 中药除藻剂的筛选及其对铜绿微囊藻降解特性的研究,X524
  18. 新型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TG174.42
  19. 基于变分水平集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方法研究,TP391.41
  20. 基于分形方法的有害赤潮显微图像识别研究,TP391.41
  21. 赤潮爆发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特征的影响,X5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