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的研究——SLC公司减人增效案例

作 者: 石强
导 师: 任玉珑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隐性失业 治理 整体带资分流
分类号: F27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失业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我国的失业也有显形和隐性之分。我国隐性失业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都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变革、新的市场经济关系的建立、市场机制的健全,隐性失业将渐渐转化为公开失业。本文从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成因谈起,阐述了隐性失业的产生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对中国劳动合约制度以及中国劳动合约制度的特征内部人,外部人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所导致的隐性失业的现象来分析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存在隐性失业的危害,结合国外治理失业的方法,创造性的提出我国国有企业在治理隐性失业的基本模式和程序,包括:如何修复劳动市场的合约运作机制就成了治理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微观基础,从我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制度方面入手治理国有企业隐性失业。并且用四种测量标准:生产率标准、时间标准、能力标准及收入标准来统计重新测算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率。  本文还结合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相关理论,在重庆SLC公司实施减人增效方案时进行了实证性的运用。通过论述重庆SLC公司自1985年至2001年期间的减员改革的运转过程,得出减员改革对当事人收益目标函数和转轨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劳动力流动模型。最后,创造性的提出整体带资分流是消除企业隐性失业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抹索性结合,并提出整体带资分流的运作方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国有企业如何消除隐性失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9
1 绪论  9-16
  1.1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背景  9-12
    1.1.1 隐性失业的问题  9-11
    1.1.2 隐性失业的消极后果  11-12
    1.1.3 隐性失业显形化是逐步的过程  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5
    1.2.1理论研究方面  12-14
    1.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5
  1.3 本论文的框架结构  15-16
2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成因及相关理论  16-25
  2.1 对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成因  16-20
    2.1.1 国有企业的合约特征是国有企业隐性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16-18
    2.1.2 企业内部人治理机制也是导致企业隐性失业产生原因之一  18-19
    2.1.3 用效率工资理论来分析国有企业隐性失业  19-20
  2.2 隐性失业的统计方法  20-21
  2.3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现状与规模  21-25
3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治理  25-42
  3.1 当前的就业形式分析  25-31
    3.1.1 失业人数的构成  25-28
    3.1.2 失业现象和就业压力  28-31
  3.2 国外治理失业的现状  31-37
    3.2.1 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3.2.2 探索适宜的就业模式  32-33
    3.2.3 发展新兴产业,广开就业门路  33
    3.2.4 改革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非正规的灵活的就业形式  33-34
    3.2.5 积极发展再教育和再培训  34-35
    3.2.6 广泛建立再就业介绍和服务咨询机构  35-36
    3.2.7 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36-37
  3.3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治理  37-42
    3.3.1 修复现行的国有企业劳动市场的合约运行机制  38-40
    3.3.2 从宏观经济和政策制度方面治理国有企业隐性失业  40-42
4 SLC公司隐性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42-61
  4.1 SLC公司背景  42
  4.2 SLC公司减员改革的运转过程  42-47
    4.2.1 劳动改革初级阶段:优化组合  42-43
    4.2.2 劳动改革高级阶段:下岗分流  43-47
  4.3 减员改革的特点  47-48
  4.4 减员改革对当事人收益目标的影响  48-51
    4.4.1 经验证据  49-51
  4.5 转轨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劳动力流动模型  51-54
    4.5.1 假定条件  51
    4.5.2 国有企业部门内部劳动力供求均衡的变动  51-53
    4.5.3 国有企业部门与新生部门之间劳动力供求均衡的互动  53-54
  4.6 国有企业部门减员改革的交易成本条件  54-57
    4.6.1 关于劳动力产权特征的假设  54-55
    4.6.2 制约国有企业劳动力转移的约束条件  55-57
  4.7 对国有企业减员改革如何具体实现做进一步论证  57-61
    4.7.1 整体带资分流是消除企业隐性失业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抹索性结合  57
    4.7.2 国有企业法人财产处分权的依据  57
    4.7.3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的依据  57-58
    4.7.4 整体带资分流的优势  58
    4.7.5 改制企业劳动关系处理  58-59
    4.7.6 改制企业的人员安置  59-60
    4.7.7 社会保险的接续问题  60-61
5 结论  61-62
致谢  62-63
参考文献  63-65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4.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5.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6.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7.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8. 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G206
  9.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10.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11.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12.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机制研究,S157
  13.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4.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15.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防灾减灾组织研究,X43
  16. WEO:全球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研究,X321
  17. 网络参与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630
  18.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新社会组织研究,D632.9
  19.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中基层政府能力的提升,D630
  20. 推动我国阳光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D630
  21. 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F27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各种企业经济 > 国有企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