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

作 者: 华伟
导 师: 李学农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网络交往 道德自我 网络交往指导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457次
引 用: 2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技术都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Imernet的诞生和演变,不仅是人类技术发展史和传播史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一个崭新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得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跃然成型。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大学生这个独特的青年群体以最快的速度率先加入网络时代,此时的他们知识丰富,闲暇时间充裕,思维更趋独立与理性,正在成长为个性成熟意义上的“自我”。 本研究以大学德育理论和社会学互动论为理论基础,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和问卷法探讨本研究的中心问题: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 本研究认为,作为伦理关系的存在,自我必然要承担道德责任,道德自我是自我在社会道德领域的投影,它指一个人对自己道德状况以及自己和他人道德关系的认识,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力。当网络交往成为当代大学生交往的重要形式,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他们心理需要的时候,同时也深入影响着他们道德自我的发展。 研究发现,价值多元的网络交往环境,既能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道德参照,也会降低他们的道德自我期待;弱化的道德规范环境使他们责任感消退;网络交往“一次博弈”特征则造成道德人格分裂的危险。所以,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教育介入是必要的,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指导成为大学德育的新课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7
前言  7-11
第一章 网络交往:影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新因素  11-24
  第一节 网络交往:当代大学生交往的重要形式  11-17
    一、 交往的涵义  11-12
      (一) 交往的主体是人  11-12
      (二) 交往具有“主体间性”  12
      (三) 交往的核心是交往双方达成“理解”  12
      (四) 交往以语言为媒介  12
    二、 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的交往形式  12-14
      (一) 虚拟的交往情境  13-14
      (二) 全球化的交往范围  14
      (三) “一次博弈”特征  14
    三、 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状  14-17
      (一)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有网络交往的经验  15-16
      (二) ICQ和BBS是大学生较喜欢的网络交友工具  16-17
  第二节 交往、自我与道德自我  17-20
    一、 交往与自我  17
    二、 自我与道德自我  17-18
    三、 交往与道德自我  18-19
    四、 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特点  19-20
      (一) 趋于成熟,具有可塑性  19-20
      (二) 面临同一性危机  20
  第三节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可能影响  20-24
    一、 虚拟性造成道德规范弱化  21
    二、 全球化造成价值参照多元  21-22
      (一) 冲突中选择的困难  21-22
      (二) 选择中主体意识的增强  22
    三、 “一次博弈”造成道德人格分裂的可能性  22-24
第二章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  24-41
  第一节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自我认识的影响  24-33
    一、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认识  24
    二、 从“网名”看网络交往环境中的价值参照多元  24-30
      (一) 求上进,追求成就  24-25
      (二) 尚独立,拒绝虚伪  25-28
      (三) 非主流,标新立异  28-29
      (四) 寻快乐,游戏心理  29-30
    三、 价值参照多元的正负效应  30-33
      (一) 提供积极的道德参照标准  30-32
      (二) 降低道德自我期待  32-33
  第二节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自我体验的影响  33-37
    一、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体验  33
    二、 丰富的交往实践中体会道德幸福感  33-35
    三、 道德规范的弱化造成责任感消退  35-37
  第三节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自我控制的影响  37-41
    一、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控制  37-38
    二、 “劣币驱逐良币”--道德失控的恶性循环  38-39
    三、 异性同伴促使大学生提高道德自制力  39-41
第三章 进行网络交往指导,促进大学生道德自我健康发展  41-50
  第一节 网络交往指导的前提与目标  41-45
    一、 网络交往指导的前提  41-43
      (一) 师生平等,共同体验道德成长  41-42
      (二) 理解学生,充分尊重青年文化  42-43
    二、 网络交往指导的目标  43-45
      (一) 耳聪目明:道德自我认知的清晰  43
      (二) 爱憎分明:道德自我情感的坚定  43-44
      (三) 身正志明:道德自我意志的慎独  44-45
  第二节 网络交往指导的内容与途径  45-50
    一、 网络交往指导的内容  45-48
      (一) 明确网络行为道德底线  45-46
      (二)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6-47
      (三) 培养道德责任感  47-48
    二、 网络交往指导的途径  48-50
      (一) 立足课堂教学  48
      (二) 开辟网络德育新空间  48-50
结语  50-52
参考文献  52-53
后记  53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2. 唐君毅生死观研究,B26
  3. 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研究,C912.82
  4. 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与对策研究,C912.3
  5. 论网络交往的虚实二重性,C912.3
  6.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伦理研究,C912.3
  7. 网络交往主体的行为失范与规范建设,C912
  8. 网络交往的审美反思,C912.1
  9. 理想网络交往方式的研究,C912.3
  10. 论网络交往实践,C912.1
  11. 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C912.1
  12. 实现网络社会合理性交往的路径研究,C912.3
  13. 网络交往去抑制性行为研究,C912.3
  14. 网络空间中的人际信任研究,C912.3
  15. 在虚拟环境中成长,G635.5
  16. 地狱 炼狱 天堂,I512
  17. 网络交往中的信息自由与责任承担,G206
  18. 武士道论考,K313
  19. 网络交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5.5
  20. 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B0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