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意识流、诗意化与音乐性——论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艺术

作 者: 董晓航
导 师: 杨冬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伍尔夫 《到灯塔去》 诗意化 音乐性 意识流技巧 形式要素 间接内心独白 象征意义 自由联想 “有意味的形式”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91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横溢的文才、大胆的创新精神在世界文坛上独领风骚。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归功于她的意识流小说的试验成功,因而世人谈及她时,总离不开意识流这一话题。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充分体现了“重灵魂、轻躯体,重精神、轻物质,重心理时间、轻物理时间的创作原则”。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始终占主导地位。为了能更如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创作中伍尔夫采用了她特有的意识流技巧。论文的第一部分将对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这部代表作中所使用的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多视角叙述方式和时间蒙太奇与顿悟这四种技巧分别加以具体分析,进而探讨她是如何娴熟地使用意识流技巧来达到如实地表现生活的目的。伍尔夫有效地利用间接内心独白中叙述者的特权,控制着读者对人物的反应和态度,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时时处在人物的意识活动之中。而人物的自由联想则展示了他们的不同性格,反映了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叙述角度的变化不仅十分频繁,而且各视角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时间蒙太奇不仅可以使人物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在一个有限的、特定的空间内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而且还能使人物在某一时间的经历同其在另一时间内的经历交错重叠,显示出人物意识的“多元化与立体感”。为了更好地控制人物漂浮的意识之流,伍尔夫还采用了另外一种叙事手法——顿悟——作为时间单位构成叙事时间框架,使小说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既中断又延续,既有压缩又有扩展,可以说是伍尔夫在小说时间问题上一次成功的尝试。 但伍尔夫并不仅仅是一位意识流小说家。英国传记作家福<WP=49>斯特对此曾作过记述:“她是位诗人,却想写一点尽可能接近小说的作品”。 在艺术的熏陶和文学观的探索中,伍尔夫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诗歌化美学理论,创作了一种独特的诗歌化小说。她的小说象一首首长诗优雅、清丽,而这浓浓的诗意恰恰是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等意识流小说大师笔下所没有的。其实,意识流小说主要是个技巧问题,现在许多流派的作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这种技巧,因而,在评论伍尔夫的小说创作艺术时,光谈她的意识流技巧而不谈她的诗意是偏颇的。因此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作品抒情性、比喻性、自然性和象征性四个较为典型诗意性特征的分别剖析,论述这部作品的诗意化。诗以情动人,诗歌化小说也将情放在首位,强烈的抒情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超出一般小说的浓郁诗意似乎成为诗歌化小说一个首要的审美特征。《到灯塔去》集中体现了伍尔夫感情的内涵:对完美人物的崇尚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对人生的热爱之情,对理想的追求之情,以及对死亡和战争的痛恨之情。现代小说朝诗歌化方向发展在语言方面表现为隐喻、转喻的频频出现。伍尔夫善于用不同的比喻来描绘同样的事物,而且各有独特的味道,独特的效果。明喻、隐喻和转喻不仅美化了语言,也美化了意境,使小说文采飞扬,意象纷呈,蕴含丰富,诗意盎然。伍尔夫借大自然抒个人情的写作风格使其作品有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作品中对大自然的描写不胜枚举,许多段落成了英国文学中景物描写的精粹。象征性则是这部小说诗意化的又一个体现。伍尔夫围绕着故事框架建构了一系列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作品的三个标题分别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也始终贯穿着这部小说;多次提到的篱笆则它代表夫妻之间的障碍以及父子之间的隔阂,对于作品的<WP=50>中心含义也是不可少的。除了具有诗人的天性,伍尔夫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些造诣不仅是她天赋的显现,也是她独特生活经历的结晶。意识流小说家对音乐的借鉴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伍尔夫更以其对音乐的特殊理解力,为自己的文学作品营造出一个完美的音乐空间。几乎伍尔夫的所有意识流小说都镶嵌在音乐的框架里。但最能代表伍尔夫作品的音乐质地的当数《到灯塔去》。 伍尔夫对音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运用语言时关注词语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二是借鉴音乐作品的形式为其作品构筑一个依存之所。论文的第三部分正是从这后一角度出发,剖析音乐作为形式要素在《到灯塔去》中所起的作用,并凸现其背后隐含的美学意义。作品明显地借用了音乐结构和技巧,成为比较典型的音乐小说。伍尔夫运用了“借鉴音乐中的‘主导动机’,用反复出现的‘主导意象’来象征人物的性格”这种方法来表现拉姆齐夫妇的性格。此外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伍尔夫还借用了对位法和奏鸣曲式等音乐手法。伍尔夫借用音乐形式要素,首先反映出意识流小说家对小说形式的普遍关注和新的认识。意识流小说家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而这种活动是模糊、无序、杂乱的。他们必须用一种形式将杂乱无序的内容统筹进去,而音乐就是最具有暗示性和包容性的形式。其次,伍尔夫借用音乐形式要素还反映出她对形式的特殊审美要求。她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为了寻找“有意味的形式”。音乐不仅是对实际生活中情感的直接摹写,而且是情感本身的替代物。音乐从心灵深处产生,通过声波的旋律,传输到听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引起深刻的情感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无声的旋律,I561.074
  2. 消解二元对立论,I561.074
  3. 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607-4
  4. 中德色彩词汇比较,H136
  5. 田汉戏剧批评研究,I207.3
  6. 疯狂及其隐喻,I561
  7. 寻找失去的自我,I561
  8. 繁密与疏朗之美,J212
  9. 有意味的形式—实验动画中线条与色彩以及空间关系的表现研究,J218.7
  10. 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I206.6
  11. 《诗经》中的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I207.22
  12. 绵延的生命线,I712
  13. 《到灯塔去》的前景化特征,I561
  14.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研究,B948
  15. 山西柳林“盘子会”文化阐释,G122
  16. “再现”与“再造”,J523.6
  17. 韩·中色彩语对比研究,H55
  18. 魏晋赋中的意象研究,I207.22
  19. 伍尔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561
  20. 画出来的音乐,J205
  21.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双性同体思想探析,I561.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