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西柳林“盘子会”文化阐释
作 者: 贾雪梅
导 师: 江帆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盘子会” 象征意义 功能阐释 三方权利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盘子会”是山西柳林年节仪式中以祭祀为核心的庙会文化,在以往的报刊杂志中关于柳林“盘子会”的研究文章甚少,即使有也是对“盘子会”文化事象的简单罗列。本文则应用了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田野调查为基本手段,辅以地方文献资料对“盘子会”的传承与变迁、“盘子会”仪式中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发现“盘子会”在民众日常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阐释的内容是在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围绕“盘子会”所形成的三方利益的关系。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的意义、目的、研究现状、本文所用材料、研究方法、本文的理论创新和不足之处作以说明。第二章为“盘子会”概述。主要介绍了“盘子会”产生、发展以及“盘子会”所依托的自然、社会环境。第三章以民俗学“整体研究”方法为指导,对“盘子会”的仪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还原了“盘子会”展演的仪式情景,应用了二元对立的理论视角对现今的“盘子会”仪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四章应用“三位一体”的民俗符号理论对“盘子”、“盘子会”仪式过程中的行为所表现出的象征性意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对具有象征性仪式的分析揭示了“盘子会”仪式的功能作用。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盘子会”,笔者首先借鉴了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论,阐述了当代社会二者之间的互动,其次,应用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现代社会中国家权利、民间艺人、“盘子会”组织者三者的利益关系进行阐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盘子会”有其存在的合宜性。现代社会中国家权利、民间艺人、“盘子会”组织者对“盘子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利益的互动促使“盘子会”成为山西柳林最亮的“文化品牌”。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古往今来,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在当地民众生活中始终显现出多种文化功能,是具有文化动力的民俗事象。尽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在当代已发生了许多变迁,诸如仪式中原有的鬼神信仰观念逐渐淡化,仪式内容有所简化,娱乐色彩逐渐增强等,但这一极具区域性文化传统的习俗事象的“本真性”并未游离与改变。尤其置身于当下全球范围内吁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的社会语境,伴随着区域内民众日益增强的文化自觉,这一古老的习俗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承继与发展,成为该区域文化建构的的重要列项。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绪论 11-14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 0.2 研究现状 11-12 0.3 研究方法 12 0.4 选题的创新之处 12-13 0.5 论文的不足之处 13-14 1 “盘子会”概述 14-22 1.1 “盘子”及“盘子会” 14-17 1.1.1 “盘子”界定及构成要素 14-16 1.1.2 “盘子会”概观 16-17 1.2 “盘子会”的溯源及发展 17-19 1.2.1 “盘子会”信仰基础 17-18 1.2.2 “盘子会”历史沿革 18-19 1.3 柳林“盘子会”依托的生态背景 19-22 1.3.1 柳林“盘子会”生成的自然环境 19-20 1.3.2 柳林“盘子会”的社会文化环境 20-22 2 “盘子会”的展演及其文化透视 22-30 2.1 “盘子会”的仪式过程 22-26 2.1.1 “盘子会”节期 22 2.1.2 “盘子会”准备阶段 22-23 2.1.3 “盘子会”进行阶段 23-26 2.2 “盘子会”仪式剖析 26-30 2.2.1 庙会祭品——面塑 26-27 2.2.2 “盘子会”的时空变迁 27-28 2.2.3 信仰体系的多元化 28-30 3 “盘子会”象征内涵及功能审视 30-37 3.1 “盘子会”的象征内涵 30-32 3.1.1 “三位一体”的民俗符号理论 30 3.1.2 静态资源——“盘子”的象、意 30-32 3.1.3 动态资源——“盘子会”仪式过程中的象征意蕴 32 3.2 “盘子会”功能剖析 32-37 3.2.1 人神之间的沟通 33 3.2.2 村落社事的整合 33-34 3.2.3 失落心理的补偿 34-35 3.2.4 历史生活的记忆 35-37 4 非物质文化语境下的“盘子会” 37-45 4.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7-38 4.1.1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7 4.1.2 对现代文化的借鉴 37-38 4.2 非物质文化语境下“盘子会”的运作 38-42 4.2.1 文化保护中的“国家在场” 39-40 4.2.2 文化保护中的“盘子会”组织者 40-41 4.2.3 盘子会保护中的民间艺人 41-42 4.3 三方利益的互动 42-45 结束语:“盘子会”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机遇和困境 45-46 参考文献 46-47 致谢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8-49
|
相似论文
- 中德色彩词汇比较,H136
- 《诗经》中的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I207.22
- 绵延的生命线,I712
-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研究,B948
- “再现”与“再造”,J523.6
- 韩·中色彩语对比研究,H55
- 魏晋赋中的意象研究,I207.22
-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J524
- 法汉颜色词对比研究,H32
- 中朝两国数字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H55
- 土家族传统嫁妆的文化解析,C95
- 试论普乐寺建筑形式与造型艺术的象征意义,K879.1
- 汉韩语“红”、“黄”、“白”、“黑”语素象征意义对比研究,H55
- 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节奏和结构特征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J624.1
- 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I207.22
- 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I712.074
- 淮阳民间泥玩“灵狗”稚拙的神秘意味对我的工笔画创作的启发和影响,J205
- 秦汉时期官式建筑装饰符号象征意义的研究,TU-0
- “通古斯”鄂温克萨满仪式及其象征意义探析,B98
- 叶芝诗歌中的玫瑰意象,I56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