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选育α-ALDC-高产菌株

作 者: 周海霞
导 师: 阚振荣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枯草芽抱杆菌 Q一乙酞乳酸脱梭酶 灭活原生质体 融合
分类号: Q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α-乙酰乳酸脱羧酶可以去除啤酒中的双乙酰,在啤酒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优点较多,是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针对无遗传标记同种不同株双亲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因此,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筛选高酶活菌株。 试验首先确定了比较适合的双亲菌株培养条件。选择使用了完全培养液和发酵培养液两种培养基以及完全液体培养基20mL和40mL装液量。绘制了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是:将菌株由斜面接种到完全固体培养基上,活化培养一天,再将其接种到液体完全培养基,37℃,200rpm,摇床培养14h,最后按5%的接种量接种到20mL的液体完全培养基,继续活化3.5—4h。将培养好的菌体收集起来,进行溶菌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本试验选择了多个溶菌酶浓度,在32℃条件下处理双亲菌株。通过绘制形成率和再生率曲线,认为在32℃,用50μg/mL的溶菌酶处理双亲菌株20min,形成率较高,而且又有一定的再生能力,适合融合。将制备的V-20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灭活,3226—5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通过分析灭活后原生质体的融合率确定最佳融合条件是用pH9.0的40%的PEG6000,38℃,作用于混合菌液15min。本试验共得到了900株融合子,将这些融合子传代10次并测酶活。最后筛得3株菌,其酶解后的上清液酶活高于亲株。试验最后通过对融合子与双亲菌株的DNA含量的简单比较,进一步验证了筛得的菌株为融合子。

全文目录


第1章 引言  9-19
  1.1 研究背景  9-11
    1.1.1 啤酒风味与双乙酰  9-10
    1.1.2 α-乙酰乳酸脱羧酶  10
    1.1.3 除去双乙酰途径  10-11
  1.2 国内外对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究现状  11-13
    1.2.1 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11-12
    1.2.2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2-13
    1.2.3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应用  13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14
  1.4 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14-19
    1.4.1 原生质体融合的发展  14
    1.4.2 原生质体融合的优点  14-15
    1.4.3 融合子的检出方式  15-16
    1.4.4 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  16-17
    1.4.5 影响融合的因素  17
    1.4.6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17-19
第2章 原生质体融合  19-33
  2.1 引言  19
  2.2 材料与方法  19-22
    2.2.1 菌种来源  19
    2.2.2 培养基与相关溶液  19-20
    2.2.3 原生质体的制备  20-21
    2.2.4 原生质体灭活  21-22
    2.2.5 原生质体融合  22
  2.3 结果与讨论  22-33
    2.3.1 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22-24
    2.3.2 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条件  24-27
    2.3.3 原生质体的灭活条件  27-28
    2.3.4 原生质体的融合条件  28-30
    2.3.5 综合实验  30-31
    2.3.6 讨论  31-32
    2.3.7 结论  32-33
第3章 融合子的传代和筛选  33-44
  3.1 引言  33
  3.2 材料  33
    3.2.1 主要试剂及产地  33
    3.2.2 主要仪器  33
  3.3 方法  33-35
    3.3.1 试剂配制  33-34
    3.3.2 发酵培养  34
    3.3.3 制备标准曲线  34-35
    3.3.4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活力测定  35
  3.4 结果和讨论  35-44
    3.4.1 菌株筛选结果  35-42
    3.4.2 讨论  42-44
第4章 融合子的初步鉴定  44-48
  4.1 引言  44
  4.2 枯草芽孢杆菌DNA含量的测定  44-46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44-45
    4.2.2 二苯胺显色测DNA  45-46
  4.3 结果与讨论  46-48
    4.3.1 菌体干重和DNA测定结果  46
    4.3.2 讨论  46-48
第5章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2. 多传感器组网及反隐身、抗干扰接力跟踪技术研究,TN953
  3. 图像拼接技术研究,TP391.41
  4.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5.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6.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7. 红外超光谱图像的虚拟探测器研究,TP391.41
  8.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9.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10. 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TP751
  11.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2. 利用GST-标签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HPV 58 E7蛋白,R392
  13.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14.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15.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16.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17. 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Q814
  18. 海上平台消防系统研究,U698.4
  19. 稻瘟病菌SNAR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gsec22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20. 猪白细胞介素2/6嵌合基因的融合表达及活性研究,S858.28
  21.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全菌结合类M蛋白亚单位灭活疫苗的研制,S858.28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