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安乐死合法化问题初探

作 者: 张卉
导 师: 李常青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理学
关键词: 问题初探 应然权利 安乐死 社会价值 自由主义原则 父爱主义 两个层面 个人选择 合理依据 社会精神
分类号: D92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乐死合法化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人是否享有选择死亡的应然权利,二是如果人拥有选择死亡的应然权利,是否能够通过立法将这种权利法律化。正因如此,中国的安乐死合法化既面临诸多与其它国家相同的问题,又面临着由特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决定的某些特殊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两个层面探讨当前中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可行性。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约33000字。 第一部分:引论 该部分提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安乐死合法化目前在中国是否具有现实性。综观国内学术界关于此问题的讨论,许多文章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作为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重要理由,从而在事实上弱化甚至背离了对人是否拥有自主选择死亡的权利这一安乐死合法化核心问题的讨论。因此,笔者认为,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的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特殊视角。 第二部分:安乐死概述 该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安乐死合法化讨论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安乐死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第三部分:西方安乐死合法化的历史演进 该部分通过对西方安乐死历史沿革的简单梳理,展示了“死的权利”作为一种个人权利逐步提出的历程和安乐死合法化的艰难实践。 第四部分:安乐死合法化的权利论证 安乐死合法化的关键在于人是否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和自由。社会对个人自由进行限制的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种:伤害原则、父爱主义原则、冒犯原则和法律自由主义原则。该部分拟从这四个原则着手,一一论证社会没有限制个人选择死亡的自由的合理依据。人享有死亡的应然权利。 第五部分:安乐死合法化的中国问题 该部分剖析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说”在我国得以产生和被强调的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根源,并以“社会价值说”为切入点,阐明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安乐死合法化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精神生活条件。 第六部分:结论 虽然“死的权利”是人应当享有的应然权利,但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安乐死合法化的社会现实条件。

全文目录


一、 引论  6-7
二、 安乐死概述  7-10
  (一) 安乐死的定义  7-8
  (二) 安乐死的分类  8-9
  (三) 安乐死的特点  9-10
三、 西方安乐死合法化的历史演进  10-12
  (一) 17世纪以前  10
  (二) 17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  10-11
  (三) 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1-12
四、 安乐死合法化的权利论证  12-22
  (一) 伤害原则  13-15
  (二) 父爱主义原则  15-18
  (三) 冒犯原则  18-20
  (四) 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20-22
五、 安乐死合法化的中国问题  22-41
  (一) 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历史和现状  22-23
  (二) 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说”  23-25
  (三) 安乐死“社会价值说”的传统文化资源  25-32
  (四) 安乐死“社会价值说”的反思  32-41
六、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相似论文

  1. 短棍在中学开展的社会价值研究,G852
  2. 民营企业社会价值分析及案例研究,F276.5
  3. 安乐死合法化研究,D924
  4. 安乐死的合法化的研究,D920.4
  5. 以人为本视阈下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D61
  6. 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C913.5
  7. 刑法中被害人承诺的效力研究,D924
  8. 北京市城区街头篮球活动社会价值的研究兼论北京市城区街头篮球活动现状,G841
  9. 河南清代晋商会馆的建筑精神及社会价值研究,F729
  10. 略论唯识宗了义与不了义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化的社会意义,B948
  11. 安乐死的非犯罪化研究,D914
  12. 人格尊严权保护的现状与展望,D923
  13. 安乐死非犯罪化研究,D920.0
  14.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研究,D647
  15.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D64
  16. 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及其社会价值研究,G641
  17. 论写实油画的当代价值,J213
  18. 消费社会中配饰品设计趋势研究,J525
  19. 兵团影视作品与兵团文化研究,E223
  20. 安乐死的伦理价值研究,D669
  21. 阳光体育背景下江苏高校三人制篮球运动健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研究,G8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学习、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