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完善

作 者: 刘如翔
导 师: 赖达清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程序 利益争议 权利争议 劳动关系 处理制度 有所为有所不为 争议的处理 从身份到契约 强制仲裁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8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的利益格局逐渐形成,因为利益差别而导致的劳动争议现象越来越多,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争议处理制度在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不能够及时而有效的对劳动争议现象做出处理。因此,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劳动争议基本概念的界定,主要涉及劳动争议的定义、类别等。在劳动争议的定义上,笔者分析了其他学者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给出了劳动争议的概念,而在劳动争议的类别划分上,笔者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将劳动争议分为个体争议与集体争议,以及权利争议利益争议。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对劳动关系的考察。通过这一考察笔者发现中外劳动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一个从身份到契约再到“身份”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要求政府在对劳动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应当采取“适当干预”的原则。据此,笔者认为对劳动争议的处理也应当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原因就在于劳动争议其实就是有关劳动关系的争议。同时在劳动争议领域当中该原则可以引申出两点具体要求,即在劳动争议的主体上要求三方参与,而在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上要求为权利保护。 本文的第三个部分是对劳动争议各方主体的考察。鉴于三方参与原则的要求,笔者重点考察了争议各方的利益代表团体,结果发现各利益团体在职能定位上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而在代表能力等方面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的第四个部分是对劳动争议当中权利争议处理程序的考察及完善。其中重点讨论了强制仲裁程序,并在参考其他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目前的权利争议处理程序提出了一些设想。 本文的第五个部分是对劳动争议当中利益争议处理程序的考察及完善。在该程序的设计中,笔者认为应当体现出双方当事人的参与,赋予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以相应的权利,建立以劳动三权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同时,在对我国目前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其它国家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利益争议处理制度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

全文目录


引言  8-9
一、 劳动争议的界定  9-11
  (一) 概念的厘定  9-10
  (二) 劳动争议的类别划分  10-11
二、 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与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  11-18
  (一) 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从身份到契约再到“身份”  12-13
  (二)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从身份到契约与从身份到“身份”  13-14
  (三) 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职能定位  14-16
    1 、 协约自治模式  14-15
    2 、 国家统合模式  15-16
  (四) 我国政府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适度干预”  16-18
    1 、 三方参与--对劳动争议各方主体的要求  16-17
    2 、 权利保护--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要求  17-18
三、 对劳动争议各方主体的考察  18-25
  (一) 对我国工会的考察及其代表能力的分析  19-21
  (二) 对雇主团体的考察及其代表能力的分析  21-23
  (三) 小结  23-25
四、 对我国权利争议处理程序的考察及完善  25-34
  (一) 对权利争议处理程序的考察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25-28
  (二) 有关完善我国权利争议程序的若干观点  28-31
  (三) 其他国家权利争议处理制度简介  31-32
    1 、 美国权利争议处理制度  31
    2 、 德国的权利争议处理制度  31-32
    3 、 日本的权利争议处理制度  32
  (四) 完善我国权利争议处理程序的设想  32-34
五、 对我国利益争议处理程序的考察及完善  34-43
  (一) 对利益争议处理程序的考察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34-37
  (二) 劳动三权的建立与完善  37-41
    1 、 团体协商权的完善  37-38
    2 、 罢工权的设立  38-41
  (三) 其他国家利益争议处理制度简介  41-42
    1 、 美国利益争议处理程序  41-42
    2 、 日本利益争议处理制度  42
  (四) 完善我国利益争议处理程序的设想  42-43
结束语  43-45
参考文献  45-46

相似论文

  1.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探析,D922.5
  2.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3.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4.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时效问题研究,D922.5
  5.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省网通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D922.5
  6. 小议劳务派遣中现存的问题和对策,D922.5
  7. 我国城市企业集体劳动争议的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922.5
  8. 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D922.5
  9. 刍议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关系架构,D922.5
  10. 恶意诉讼问题之探究,D925.1
  11.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制度研究,D922.5
  12. 和谐劳务派遣关系构建研究,F272.92
  13. 仲裁契约性问题研究,D925.7
  14.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中的调解,D925.7
  15. 大学生实习法律问题的民商法思考,D923
  16. 劳动者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不作为义务研究,D922.52
  17. 劳动者隐私权问题研究,D922.5
  18. 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922.5
  19. 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向,F249.26
  20. 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探究,F249.26
  21. 论繁简分流与快速处理机制,D926.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