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初责任内阁述论

作 者: 刘艳
导 师: 李书源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民主 袁世凯 宋教仁 唐绍仪 盟会 革命党人 革命派 述论 民主共和
分类号: K2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3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责任内阁制是西方资产阶级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民国初建,资产阶级革命派努力追求责任内阁制度,试图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民初责任内阁产生的历史背景、存在始末,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民初责任内阁产生的背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政坛上存在着三种政治势力: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地主、买办阶级,以及立宪派。各方为谋得统治地位,不断进行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虽然建立起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但在帝国主义、袁世凯、立宪派的压力下,革命党人队伍迅速涣散,妥协成了一种潮流,他们企图利用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来达到建立民国的目的。同时,为防止袁世凯变民主共和为独裁专制,革命党人在让位于袁世凯的同时,又通过制订《临时约法》,在国体设计上提出责任内阁制,以箝制袁世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了以唐绍仪为总理的第一届责任内阁。第二部分叙述了第一届责任内阁的产生、运作、及破产的过程。在形式上虽然唐绍仪内阁,即第一届责任内阁是以同盟会为中心,但袁世凯通过操纵内阁中的北洋势力,控制内阁的人选等方式,为唐绍仪制造障碍,并且还在立法上施展阴谋,对内阁的权限进行限制和削弱。这致使袁、唐之间产生矛盾,并激化。最终因六国银行团借款问题和王芝祥事件,使唐绍仪被迫出走,这标志着第一届责任内阁失败。各派对此反应不一。同盟会认为,这是因为多党组阁,政见不一使然,因此必须组织政党内阁。第三部分叙述了超然内阁风波和宋教仁为重建责任内阁的努力及其失败。第一届责任内阁失败后,在继任内阁问题上出现了超然内阁。所谓超然内阁就是由表面无党无派的陆征祥组阁,但实际上为袁世凯所控<WP=37>制,因而遭到同盟会的抵制,但袁软硬兼施,最终导致同盟会失败。在同盟会内部,宋教仁认为实行完全的责任内阁是实现民主共和的正确途径。其方法是通过选举在国会中组成多数派来组织内阁,根据约法发挥政党在责任内阁中的作用,使国家走向民主政治的正轨。为此,宋教仁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首先对同盟会的纲领作了一定的修改,联合政治主张相接近的一些政党组成国民党。他在党内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到各地进行演说,积极筹划运作选举工作。经过这些努力,国民党在选举中获得成功。这意味着由国民党组织内阁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阻止同盟会组阁,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导致了二次革命的爆发。因国民党内部意见不统一,最终又以其失败而告终。责任内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一方面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民初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所作的一种尝试,必将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而失败。另一方面,民初的责任内阁,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它的失败说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历过长时间封建统治的国家实现责任内阁制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漫长历史过程。尽管如此,它也起到了阻碍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的进程、推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6-5
前言  5-6
一、 民初责任内阁产生的背景  6-10
二、 第一届责任内阁存在始未  10-18
  1 、第一届责任内阁的产生及运作  10-12
  2 、袁唐矛盾与第一届责任内阁的失败  12-15
  3 、唐被迫出走后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映  15-18
三、 宋教仁重建责任内阁的努力及其失败  18-27
  1 、“超然内阁”风波  18-21
  2 、国民党的组建和宋教仁的政治主张  21-25
  3 、宋教仁被害及责任内阁制的失败  25-27
结论  27-30
  1 、责任内阁失败的原因分析  27-29
  2 、历史教训与启示  29-30
注释  30-35
参考文献  35-36
论文摘要(中文)  36-38
论文摘要(英文)  38-40

相似论文

  1. 袁世凯与清末立宪(1901-1911),D921
  2. 吐蕃时期盟会制文献研究,K28
  3. 批判精神与中庸之道的两重唱对谢阁兰及梁启超笔下袁世凯形象的对比研究,I0-03
  4. 激进与保守之间——晚清宪政思想研究,D921
  5. 《安徽白话报》研究,G219.29
  6. 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G529
  7. 郭沫若历史人物评价述论,K092
  8. 论美国1798年的《惩治叛乱法》,DD911
  9. 1905年至1916年—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D69
  10. 民国元年北京兵变详考,K258
  11. 民国初期袁世凯财政政策研究,F812.9
  12. 袁世凯在朝鲜的活动与近代中朝日关系,K256
  13. 《申报》涉藏舆论研究1911-1914,G219.29
  14. 激进与保守之间,K257
  15. 《民立报》政论研究,G219.29
  16. 宋教仁边疆史地研究论析,K258
  17. 袁世凯“新建陆军”军乐队研究,J609.2
  18.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转型问题研究,D25
  19. 袁世凯统治时期政治会议述略,K258.2
  20. 浅析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性”,K257
  21. 梁启超政体思想流变,D92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