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任忠臣
导 师: 吴大华
学 校: 贵州民族学院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司法认定 转化犯 建议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和谐稳定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然而,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此种犯罪波及面较广,社会危害巨大,影响极为恶劣,严重危及到了和谐社会的正常秩序。本文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其特点、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概括了国外关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相似立法情况,并通过分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构成要件以及形态来提出立法建议;并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观点争议进行了阐释。本罪的转化犯是文章重点论述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该罪与相关易混淆罪名进行了辨析,就该罪名在司法认定中的难点问题作了一一剖析,并就应对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应该从本罪的主体身份,造成的后果来辨析,并注意区分合法的上访行为以及一般的聚众性事件。

全文目录


摘要  2-3
Summary  3-6
引言  6-7
第一章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概说  7-23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概念及立法沿革  7-9
    (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之概念  7-8
    (二) 我国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之立法沿革  8-9
  二、国外关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法介绍  9-10
  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观点争议  10-16
    (一) 关于“聚众”的理解  10-12
    (二) 关于“扰乱方式”的认定问题  12-13
    (三) 关于社会秩序的范围  13-15
    (四) 关于的“情节严重”问题  15-16
  四、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6-23
    (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特点  16-18
    (二)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实证分析:以瓮安事件为例  18-20
    (三)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应对措施探讨  20-23
第二章 聚众扰乱社会罪的构成要件及形态分析  23-30
  一、聚众扰乱社会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23-26
    (一) 聚众扰乱社会罪的主体要件  23
    (二) 聚众扰乱社会罪的主观要件  23-24
    (三) 聚众扰乱社会罪的客观要件  24-25
    (四) 聚众扰乱社会罪的客体要件  25-26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形态分析  26-30
    (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既遂形态  26-27
    (二)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未完成形态  27-30
第三章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犯罪的转化犯分析  30-40
  一、转化性犯罪的一般原理  30-31
    (一) 犯罪的异质性  30
    (二) 转化的法定性  30-31
    (三) 罪责的趋重性  31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转化定罪的关键  31-34
    (一) 转化犯不一定由法律明文规定  31-32
    (二)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转化定罪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32-33
    (三)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转化定罪符合转化犯的趋重性特征  33-34
  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转化定罪的前提条件  34-36
    (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34-35
    (二) 实施的行为超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所容纳的严重程度  35
    (三) 致人重伤、死亡及财产损失的的危害结果是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过程中发生的  35-36
  四、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转化定罪的主观条件  36-37
    (一) 行为人具备犯罪故意  36
    (二) 故意的内容发生了转化  36-37
    (三) 行为人犯罪故意内容的转化发生在扰乱社会秩序的过程中  37
  五、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转化犯是“群体转”还是“责任人”转  37-40
    (一) 概括性心理状态的转化  37-38
    (二) 超出共同谋议内容的转化  38-39
    (三)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主体属于一般主体,并且属于共同犯罪  39-40
第四章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犯罪的司法认定  40-45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相关罪的辨析  40-42
    (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妨害公务罪  40
    (二)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40-41
    (三)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41-42
    (四)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聚众斗殴的区分  42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司法认定难点以及解决方案  42-45
    (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司法认定难点  42-44
    (二) 解决方案  44-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49
个人简历  49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见的科研活动  49
参见或主持的课题  49-50

相似论文

  1.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2. 浙江省笼式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G843
  3.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4. 邯郸市构建服务型政府问题研究,D630
  5.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研究,G719.2
  6. 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下财政投入紧张的研究,G647.5
  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8.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9. 吉林市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F249.26
  10.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11.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2.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视角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631.42
  13. 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G434
  14.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15. 加快构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D922.67
  16. 我国营养强化小麦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TS211.4
  17.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60-4
  18. 决策者情绪、性别与建议者专业水平对建议接受的影响,B842.6
  19. 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G633.3
  20.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育研究,G718.5
  21.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山西焦化产业现状分析,F426.7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