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作 者: 齐伟
导 师: 于维同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股东代表诉讼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立法完善
分类号: D922.29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成为我国公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股权的分散及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促使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公司的大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掌控着公司。由于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及救济机制,使得公司的实际控制者从事损害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件频频发生,严重打击了了中小股东的投资信心。作为英国衡平法的一项天才发明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国外经历一百六十余年的检验,已成为当前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我国于2005年《公司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152条引进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体系、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对该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缺少缺乏可操作性,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笔者以“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目的在于通过对该制度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立法建议。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的权利,监督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经营活动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公司健康运营的重要保证。我国于2005年才‘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出明文规定,立法虽然相对较晚,但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司法机关已经试图对类似案件进行处理,积累了一定的司法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司法》修订以来的司法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相关理论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六段式来进行论证,第一章和第六章为引言和结论,论文主体为中间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股东代表诉讼的概述,着重介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相关理论;第二、三部分是借鉴吸收国外相关制度基础上,总结比较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制度、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第四部分先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确立及发展状况进行评述,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具体的立法设计。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5 1.1 选题背景 10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0-12 1.2.1 理论意义 10-11 1.2.2 实践意义 11-12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3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2-13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4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4-15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概述 15-23 2.1 股东代表诉讼的内涵、起源与发展 15-17 2.1.1 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厘定 15-16 2.1.2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与发展 16-17 2.2 股东代表诉讼的诉权分析 17-21 2.2.1 股东代表诉权的实体法法理基础 17-19 2.2.2 股东代表诉权的程序法法理依据 19-21 2.3 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意义 21-23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制度 23-30 3.1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 23-26 3.1.1 持股数量的要求 23-24 3.1.2 持股时间的要求 24-25 3.1.3 原告股东的公正性要求 25-26 3.2 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 26-27 3.2.1 宽松主义立法模式 26-27 3.2.2 严格主义立法模式 27 3.3 公司在诉讼中地位 27-29 3.3.1 原告被告双重身份模式 28 3.3.2 诉讼参与人身份模式 28-29 3.4 其他股东在诉讼中的地位 29-30 3.4.1 共同原告 29 3.4.2 诉讼参加人 29-30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0-38 4.1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平衡的理念 30-31 4.2 股东代表诉讼的激励机制 31-33 4.2.1 诉讼受理费优惠政策 31 4.2.2 经济补偿机制 31-32 4.2.3 风险分担机制 32 4.2.4 比例性个别赔偿请求权制度 32-33 4.3 股东代表诉讼的约束机制 33-38 4.3.1 前置程序制度 33-34 4.3.2 对原告股东处分权限制 34-35 4.3.3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35-36 4.3.4 败诉的赔偿责任 36-38 第五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及其完善 38-48 5.1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确立过程及立法现状 38-41 5.1.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过程 38-39 5.1.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39-41 5.2 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议 41-48 5.2.1 降低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门槛 41-42 5.2.2 明确股东代表诉讼为非财产诉讼 42-43 5.2.3 导入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43 5.2.4 明确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43-44 5.2.5 建立比例性个别赔偿请求权制度 44-45 5.2.6 发挥前置程序制度的"阻却"作用 45 5.2.7 对原告行使诉讼和解、撤诉等处分权加以限制 45-46 5.2.8 增加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46-48 第六章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2 在学研究成果 52-53 致谢 53
|
相似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 西安民办高校IU学院专职教师激励机制研究,G647.2
- 化工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F426.7
- 受贿罪若干问题案例分析,D924.392
- 网络赌博犯罪问题的研究,D924.3
- SZU公司E部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析,D924.392
- 论逃税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D924.3
- 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926
- 当前行贿犯罪手段的新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 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刑事规制研究,D924
- 论完善我国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对策,D630
- 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本、薪酬制度的研究,F276.4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浅析,D924.3
-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D922.291.91
- 论刑事责任年龄,D92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企业法、公司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