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光气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作 者: 豆海华
导 师: 姚日生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三光气 双酚A型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界面缩聚 乳液缩聚 热稳定性 结晶性
分类号: TQ32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8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采用三光气替代光气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将三光气溶于二氯甲烷溶液构成油相与双酚A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水相组成液液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等的实验考察与理论分析,合成出超高分子量双酚A型聚碳酸酯,并对反应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首先通过测量三光气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双酚A钠盐构成的液液反应体系中水相的电导率值、PH值,对静态状态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借助对实验结果及表观现象变化的分析,对反应过程与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反应须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不然不但反应时间太长,且反应不完全;通过对几种催化剂的比较发现,三乙胺作为催化剂效果最好;扩大界面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符合界面缩聚特征。但随后进行的实验表明高速搅拌状态下反应过程与产品特征与界面缩聚截然不同,通过对高速搅拌状态下缩聚反应过程的理论分析与推理,发现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反应实际上已经从界面缩聚逐步过渡到乳液缩聚。 在上述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考察单体混合方式对收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建立了逐滴滴加三光气二氯甲烷溶液的反应装置。然后对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滴加速度、搅拌速度、溶剂用量及加入方式、催化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碱浓度、扩链剂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最终制备出重均分子量达到172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413的超高分子量聚碳酸酯。并在实验中确定了多种控制分子量的方法。 产品的热失重分析表明超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相当好,在氮气氛围中的起始分解温度达到486℃,且常规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对其同样适用,在空气氛围中,加入0.5份Igofos168抗氧剂,其起始分解温度既达到468℃。这意味着其可以通过升高加工温度的方法来降低分子量升高对其熔融粘度的影响,进行常规的成型加工。 另外,还采用FTIR、DSC、XR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产品的其它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对产品结晶性有较大影响,丙酮沉淀的不结晶,而甲醇作沉淀剂则结晶。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致谢  7-8
目录  8-12
插图清单  12-14
表格清单  14-15
第一章 概述  15-25
  1 引言  15-16
  2 聚碳酸酯的用途  16-17
  3 聚碳酸酯的市场状况  17-20
    3.1 世界市场及生产状况  17
    3.2 国内市场及生产状况  17-18
    3.3 发展前景  18-20
  4 聚碳酸酯制备技术及发展趋势  20-21
    4.1 光气法  20
    4.2 酯交换法  20
    4.3 其他合成方法  20-21
  5 新型聚碳酸酯的制备技术及发展趋势  21-23
  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3-25
第二章 静态反应过程与机理研究  25-36
  1 引言  25-26
  2 反应动力学模型  26-29
  3 仪器及药品  29
  4 实验  29-32
  5 结果与讨论  32-34
    5.1 PH值  32
    5.2 电导率变化情况讨论  32-34
  6 结论  34-36
第三章 产品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36-45
  1 引言  36-37
  2 聚碳酸酯分子量的测定  37-43
    2.1 原理  37-39
      2.1.1 粘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37
      2.1.2 聚合物粘度的表示方法  37-38
      2.1.3 高分子溶液粘度的依赖性  38-39
      2.1.4 k值与a值的确定  39
    2.2 测量  39-43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9-40
        2.2.1.1 主要试剂  39-40
        2.2.1.2 主要仪器  40
      2.2.2 测量方法一  40-42
        2.2.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40
        2.2.2.2 粘度计的清洗  40-41
        2.2.2.3 特性粘度的测量  41
        2.2.2.4 特性粘度的计算  41-42
        2.2.2.5 分子量的计算  42
      2.2.3 测量方法二  42-43
        2.2.3.1 试样溶液的配置  42
        2.2.3.2 粘度测定  42
        2.2.3.3 结果计算  42-43
      2.2.4 两种方法的比较  43
    2.3 乌氏粘度计的校正  43
    2.4 k值与a值的校正  43
  3 重均分子量及多分散性指数测定  43-45
    3.1 原理  43-44
    3.2 测量  44-45
第四章 主要原料理化性质及纯度的检测  45-49
  1 引言  45
  2 主要原料及纯度的检验  45-49
    2.1 双酚A  45-47
      2.1.1 双酚A的主要理化性能  45-46
      2.1.2 双酚A主要化学性质  46
      2.1.3 双酚A纯度的检验  46-47
    2.2 三光气  47-49
      2.2.1 三光气主要理化性能  47
      2.2.2 三光气纯度的检验  47-49
        2.2.2.1 原理  47
        2.2.2.2 分析步骤  47-48
        2.2.2.3 分析结果的计算  48
        2.2.2.4 分析结果的表示  48-49
第五章 三光气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合成  49-72
  1 引言  49-51
  2 仪器与药品  51-52
    2.1 仪器  51
    2.2 药品  51-52
  3 工艺条件的选择  52-67
    3.1 溶剂的选择  52-54
      3.1.1 三光气的溶解度试验  52-53
      3.1.2 双酚A的溶解度试验  53-54
        3.1.2.1 温度的影响  53
        3.1.2.2 碱的浓度的影响  53-54
      3.1.3 其它溶剂问题  54
    3.2 单体混合方式  54-56
    3.3 温度  56-59
    3.4 反应时间  59-60
    3.5 滴加速度  60-61
    3.6 催化剂  61-62
    3.7 投料比  62-64
    3.8 扩链剂  64-65
    3.9 碱用量及加入方式  65-66
    3.10 溶剂用量及加入方式  66
    3.11 加入不良溶剂改变分子量形态  66-67
  4 结论  67-69
  5 样品的合成  69-72
    5.1 合成方法  69
    5.2 后处理  69-70
      5.2.1 后处理方式1  70
      5.2.2 后处理方式2  70
    5.3 分子量的控制  70-72
      5.3.1 控制反应程度  70
      5.3.2 控制投料比  70
      5.3.3 控制单官能度单体所占份数  70-71
      5.3.4 控制反应温度  71
      5.3.5 调整搅拌速度  71
      5.3.6 滴加速度  71-72
第六章 三光气法聚碳酸酯的表征  72-83
  1 引言  72
  2 实验部分  72-73
    2.1 原料及仪器  72-73
      2.1.1 主要原料  72
      2.1.2 主要仪器  72-73
  3 主要理化性能的检测  73-83
    3.1 凝胶色谱实验  73-74
    3.2 红外实验  74-75
    3.3 热失重分析实验  75-77
    3.4 聚碳酸酯结晶性能的研究  77-83
      3.4.1 DSC实验  78-79
      3.4.2 偏光显微镜实验  79-81
      3.4.3 X射线衍射实验  81
      3.4.4 红外实验  81-83
第七章 结论  83-84
主要参考文献  84-87

相似论文

  1.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2.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3. 二羧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4.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析研究,O626.23
  5. 室温自交联ABS的结构与性能研究,TQ325.2
  6. 高热稳定性明胶软糖的开发和工艺优化,TQ461
  7. 高温动力学方法筛选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的突变位点,Q51-33
  8. SiN_x掺杂SbTe相变存储材料研究,TP333
  9.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10. 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对PC/ABS的阻燃研究,TB33
  11. 金属/锗硅固相反应及其接触特性研究,TN304
  12. 重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制剂稳定性的研究,Q814
  13. 分子突变改善扩展青霉脂肪酶的耐热性,Q814
  14. 罗伦隐球酵母脂肪酶纯化与ANS快速测定脂肪酶热稳定性方法的建立,Q78
  15. 复合孔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B383.4
  16. 生物高分子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制备、结构和性能,TB383.1
  17.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及其性质研究,TB383.1
  18.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TB331
  19. 一种带有醚键的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研究,TB383.2
  20. 含氮杂环羧酸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21. 连续本体法PMMA树脂聚合工艺,TQ320.6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 > 缩聚类树脂及塑料 > 聚酯树脂及塑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