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来自加勒比的普世情怀
作 者: 麻淑涛
导 师: 高卫红
学 校: 吉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奈保尔 后殖民意识 民族主义 宗主国倾向 传统 现代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奈保尔(1932- )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英语小说家之一”;同时,他也被认为是加勒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侵蚀的探索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的历史的真实存在”,因此,奈保尔荣获了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奈保尔的印度血统、加勒比特里尼达的成长经历、英国的学习和定居、后殖民国家的漂泊生涯使其文化身份极具复杂性。这种复杂的文化背景使奈保尔深刻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使他对前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充满了矛盾、复杂的情感。纵观其创作生涯,奈保尔已成为当代典型的、最具争议的后殖民文学家之一。本文以奈保尔开篇之作《米格尔大街》和鼎力之作《河湾》为基础,分析前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的当前现实状况及其所面临的困境。《米格尔大街》生动的刻画了一群生活在后殖民社会下的加勒比特里尼达岛上穷苦下层人的生活。这群生活在后殖民社会下的人民在物质、精神上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河湾》通过主人公萨林姆的视角,展现出非洲前殖民地国家在取得独立后,表面上的稳定、繁荣之下却隐蔽着混乱和流血冲突的社会问题;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奈保尔此两部作品都以后殖民地为背景,共同揭示出殖民地国家在独立后必须面临的两大问题:身份和模仿。独立后殖民者虽然离开了殖民地,但为他们所服务的一整套体系仍然被殖民地人民所依靠和利用。殖民地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剥削和压迫后,其民族文化处于贫乏、人民处于迷茫的状态。为了取得身份的认定,殖民地人民在面对西方文化时进行着盲目的模仿。在盲目的模仿过程中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民族文化,从而使自己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萨义德指出:“东方主义”的本质是西方试图制约东方而制造的一种政治教义,它们为西方人对东方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体系始终充当着欧美殖民主义的一种意识形态的支柱。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下,殖民地国家虽在形式上取得独立,但西方霸权主义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渗透和影响。对新近独立的国家来说,民族意识在其独立前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但独立之后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使国家陷入了种族主义之中。在全球化背景下,《河湾》提出了新近独立的后殖民国家应如何面对本民族传统和西方现代化之棘手问题。对待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实行保护和继承策略,对待西方现代先进文化、技术要进行吸收和借鉴。否则这些国家的发展会变的缓慢,甚至滞后。奈保尔对非洲的前途虽持悲观态度,但在绝望之下蕴涵的却是对第三世界发展无尽的思考。奈保尔既是一个被殖民者的角色,因此他被压迫、被边缘化;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西方思想价值体系的知识分子,但在西方奈保尔无“家”可寻。因此,他通过独特的双重视角来剖析加勒比、印度、非洲和英国。他认为西印度群岛是个“半生不熟”的社会,非洲这个不毛之地处于“大人物”的统治之下,印度是个“黑暗地带”,就连日不落的英国也处于“帝国文化不可抗拒的衰落”当中。奈保尔以独特的双重视角体验着冲突、杂糅的东西方文化。奈保尔在追寻“普世文明”中所体现的是“世界公民”对人类无国界的普世情怀。在全球化到来之际,本文在研究奈保尔后殖民意识的同时,也讨论其文本所体现出的世界性问题,即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更好的理解奈保尔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对他的研究。
|
全文目录
Abstract 4-6 摘要 6-8 Contents 8-9 Introduction 9-12 Chapter One Naipaul seen in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 12-24 1.1 Literary Theory—Postcolonialism 12-14 1.2 Naipaul’s Writing Process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14-24 1.2.1 Birthplace─ Trinidad, Caribbean 14-17 1.2.2 Spiritual Motherland—India 17-21 1.2.3 Cultural Mother—England 21-24 Chapter Two Postcolonial Consciousness in Miguel Street and A Bend in the River 24-36 2.1 Mimicry 24-28 2.1.1 Mimicry in Trinidad —Miguel Street 24-25 2.1.2 Mimicry in the Independent African Country —A Bend in the River 25-28 2.2 Marginalization 28-36 2.2.1 Marginalized ordinary people in Miguel Street 29-30 2.2.2 Marginalized immigrants and natives in A Bend in the River 30-31 2.2.3 Marginalized civilization of African bush and the Big Man’s policies 31-36 Chapter Three Reflection of the Controversial Postcolonial Issues 36-44 3.1 Nationalism and Metropolitan Orientation 36-40 3.2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Third World 40-42 3.3 The Root of Failure 42-44 Conclusion 44-46 Notes 46-48 Bibliography 48-50 Acknowledgements 50
|
相似论文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 论家具中的折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S664.01
- 环境史视野下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研究,S274
-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 人IVF周期中短时受精方法及其临床结果的研究,R714.8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