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实验小型猪肝细胞的低温保存与复苏培养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刘鸿凌
导 师: 王英杰
学 校: 第三军医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肝细胞 小型猪 细胞培养 低温保存 冷冻保存 聚乙二醇 UW液 二甲基亚砜 三明治 胶原凝胶
分类号: R5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细胞移植研究的迅速开展,使有关肝细胞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由于人肝细胞来源的匮乏以及肝细胞株的潜在不安全性,猪肝细胞已逐渐成为目前生物人工肝研究的主要细胞材料。随着生物人工肝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迫切需要有效的肝细胞保存方法以适应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需要。低温保存(hypothermic preservation)是目前保持肝细胞生物学活性的重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4℃左右短期保存;另一类为-80℃以下的超低温长期保存,亦即冻存(cryopreservation)。对冻存而言,国内外多采用分阶段降温、快速复温的方法,但对冻存保护剂(cryoprotective agent,CPA)的浓度、冻存液的组成、细胞浓度及保存时间等报道不一。针对以上情况,本实验在4℃、-80℃和-196℃三种温度下对影响猪肝细胞低温保存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低温保存时细胞的合适浓度、保存时间的持久性、最佳DMSO浓度、低温保存液的合理配制以及肝细胞复苏后的培养等。实验方法与结果如下:一、猪肝细胞的4℃低温保存采用两步灌流法分离新生乳猪肝细胞,将肝细胞分别移入普通RPMI-1640培养液、含有5%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RPMI-1640培养液以及UW液中,于4℃保存24~72 h,复苏后接种培养肝细胞,检测其存活率、贴壁率及代谢与合成功能,并观察形态结构变化等。结果显示不同低温保存液、不同保存时间后复苏肝细胞的活力、生物学功能及形态学表现等均有所不同;其中普通RPMI-1640培养液保存组肝细胞的存活率和贴壁率最低,而含PEG的RPMI-1640培养液或UW器官保存液均能较好的保持乳猪肝细胞活力达48 h;PEG组肝细胞保存72 h后仍能维持60%左右的存活率。光镜观察:低温保存24~48 h 后,UW液组和PEG组肝细胞复苏后的的形态和结构与新分离培养的肝细胞类似,细胞生长旺盛,胞膜完整,胞浆内颗粒丰富,可见较多双核细胞,核仁清楚。电镜观察:低温保存后的猪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有所减少,光面内质网相对增多,但仍然可见到较多的溶酶体和线粒体。上述结果表明猪肝细胞在4℃下可保存48 h;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PEG,或<WP=9>使用UW保存液均可较好地保持肝细胞活性。二、猪肝细胞-80℃低温冻存-80℃保存可将肝细胞直接放入超低温冰箱,步骤简单,操作方便,且可大量冻存。为探讨-80℃低温保存所需的合适CPA及其浓度,以及保存时间对乳猪肝细胞活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含5%~20% DMSO的低温保存液在-80℃下分别保存肝细胞30或60 d,复苏后接种培养,检测细胞存活率、贴壁率、白蛋白表达水平及尿素合成能力,观察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DMSO浓度的低温保存液组猪肝细胞复苏后的活力及形态均有所不同;其中5% DMSO低温保存液组效果最差,10% DMSO组次之,15% DMSO组最佳。15% DMSO低温保存液组保存60 d肝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约81%,贴壁率约79%,显著优于5%与10% DMSO组(P < 0.05),且复苏后培养肝细胞的形态类似未冻存组,仍保持较强的尿素代谢及白蛋白合成能力。可见,15% DMSO浓度适合于乳猪肝细胞的-80℃低温保存,保存时间至少达2个月。三、猪肝细胞-196℃超低温冻存-196℃条件下,细胞几乎停止所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因此,可将肝细胞放入液氮中进行长期保存,这是目前公认的储存肝细胞的理想方法。为探讨合适的猪肝细胞液氮长期冻存的条件,本课题分别采用不同DMSO浓度和细胞浓度对乳猪肝细胞进行-196℃冷冻保存,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DMSO冷冻保存液条件下,猪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形态特征均有差别;其中5% DMSO冷冻保存液组保存效果最差,15%组最佳。15% DMSO组保存2个月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达83%,贴壁率达81%,接种培养后细胞形态与未冻存组相似,仍能保持较强的尿素合成能力,RT-PCR检测表明有较高的白蛋白mRNA水平。乳猪肝细胞在以浓度为(5~10)×106个细胞/ml冻存时,复苏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优于(1~2.5)×106个细胞/ml组。可见,冻存时细胞的浓度对冻存后肝细胞的存活率亦存在明显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肝细胞复苏后培养的条件与方法,本研究对液氮冻存4个月后的乳猪肝细胞进行不同的胶原凝胶培养,即混合凝胶(胶原和肝细胞混合并形成凝胶状后)培养或三明治(胶原-肝细胞-胶原)培养。结果显示,混合凝胶培养的肝细胞可在凝胶中立体生长,而三明治培养方式可见肝细胞呈集落状成条束样生长。两种凝胶培养方法下肝细胞的形态均很快转变为多边形,多数细胞内可见双核,核仁清楚,细胞之间边界明亮清晰;48 h后肝细胞的多边形特征更加典型,1 W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多边形特征。提示胶原凝胶培养方式能为肝细胞提供较好的基质支持和生长条件,从而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WP=10>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影响乳猪肝细胞低温保存的因素,优化了肝细胞低温保存的条件与方法,为肝细胞的建库提供了实验依据,必将有利于以肝细胞培养为基础的生物人工肝研究的全面展开,有利于肝细胞移植、药物代谢以及毒性试验等相关研究的进行。

全文目录


英文缩写  4-5
英文摘要  5-8
中文摘要  8-11
论文正文 中国实验小型猪肝细胞低温保存与复苏培养的初步研究  11-66
  前言  11-13
  第一部分 原代乳猪肝细胞4℃低温保存的初步探讨  13-29
    材料与方法  13-17
    结果  17-21
    讨论  21-29
  第二部分 冻存保护剂浓度对乳猪肝细胞-80℃低温保存的影响  29-41
    材料与方法  29-33
    结果  33-36
    讨论  36-41
  第三部分 乳猪肝细胞-196℃低温保存及培养的初步研究  41-56
    材料与方法  41-45
    结果  45-49
    讨论  49-56
  全文结论  56-57
  存在问题与展望  57-58
  致谢  58-59
  全文参考文献  59-66
文献综述 肝细胞低温保存及应用研究进展  66-73
  参考文献  71-7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73

相似论文

  1.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2.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3.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4. 树鼩和猕猴精子冷冻保存工艺的创建和优化的研究,S865.1
  5.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6. PEG诱导的雨生红球藻细胞融合与变异株的筛选,S968.49
  7.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8.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9.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10.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11.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12.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13.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14.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15.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16.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17.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18.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19. 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检测盒的动物体内实验,R329
  20. 低浓度血清法培养纯化新生大鼠雪旺细胞,R329
  21. 小鼠再生肝抗GalN/LPS联合诱导急性肝损伤的UCP2作用研究,R57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肝及胆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