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V到”结构研究
作 者: 张莹
导 师: 金基石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V到” 历史沿革 结构特点 句型模式 语义特征
分类号: H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423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收集大量的语料和充分参考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V到”的结构、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特点。从研究方法上看,采用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研究“V到”的历史沿革,并与其相似结构“V至”进行了比较;其次在共时平面上研究“V到”。 一、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考察,对所收集的语料及统计数据进行对比,“V到”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到”的独立发展时期,即先秦时期,“到”在这一时期独立运用,没有出现跟在动词后的现象;(2)“V到”的初步形成时期,即两汉至隋唐时期;(3)“V到”的独立发展时期,即宋代至今。 二、从结构特点上看,“V到”具有临时性、相对凝固性、能产性、完结性、动态性、及物性、多价性等。 三、从句法上看,根据“V到”句型的转换规则,可以把“V到”句型分为S1、S2、S3、S4等四种句型,S1回答“V到何处”,S2回答“V到何时”,S3回答“V到何种程度”,S4回答“V到什么”。S1句型中,“V到”为:(1)自移动词+到;(2)他移动词+到;(3)双变元伴随转移动词+到。S2句型中,“V到”大都是“可持续性动作动词+到”。S3句型中,“V到”为:(1)使事物发生程度变化的动词+到;(2)本身具有程度变化的动词+到。S4句型中,“V到”可以由表示“感知、思维的动词+到”组合而成。 四、从语义上看,当“到”与施事、受事没有语义联系时,“V到”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着落];当“到”与施事、受事有语义上的联系时,“V到”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指向]、[+到达]。“V到”与主语的关系表现为: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经事、系事;“V到”与宾语的关系表现为:宾语可以是受事、位事、涉事、时间、数量、程度。 文章最后分析了“V到”句型产生歧义的条件以及“到”的词性。本文认为,S1、S2、S3句型中“到”是动词,S4句型中“到”是助词。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8-9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 1.3 研究方法 9-10 1.4 研究的框架和内容 10 1.5 语料说明 10-12 第二章 前人的研究成果 12-23 2.1 对“V到”结构中“到”的性质的研究 12-19 2.1.1 介词说 12-14 2.1.2 动词说 14-16 2.1.3 助词说 16-17 2.1.4 构词成分、体标记说 17-18 2.1.5 多元说 18-19 2.2 “V到”结构中“V”的研究 19-21 2.3 “V到”结构后置成分的研究 21-23 2.3.1 介词宾语说 21 2.3.2 动词“到”的宾语说 21-22 2.3.3 “V到”的宾语说 22 2.3.4 多元说 22-23 第三章 “V到”结构的历史沿革 23-36 3.1 “到”的独立发展时期(先秦) 23-25 3.2 “V到”结构的初步形成时期(两汉至隋唐) 25-30 3.3 “V到”结构的正式确立时期(宋代至今) 30-36 第四章 “V到”结构的特点 36-47 4.1 “V到”结构的临时性 36-37 4.2 “V到”结构的相对凝固性 37-41 4.3 “V到”结构的能产性 41 4.4 “V到”结构的完结性 41-42 4.5 “V到”结构的动态性 42 4.6 “V到”结构的及物性 42-43 4.7 “V到”结构的自主与不自主的双重性 43-44 4.8 “V到”结构的多价性 44-47 第五章 “V到”结构的句法分析 47-62 5.1 “V到”结构的句法功能 47-48 5.1.1 “V到”结构充当主语 47 5.1.2 “V到”结构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 47 5.1.3 “V到”结构充当定语 47-48 5.2 “V到”结构的否定形式 48-49 5.3 “V到”结构后置成分的性质 49-50 5.4 “V到”结构的句型模式 50-61 5.4.1 A句型中V的宾语位置 52-54 5.4.2 S_1句式分析 54-57 5.4.3 S_2句式分析 57-59 5.4.4 S_3句式分析 59-60 5.4.5 S_4句式分析 60-61 5.5 “V到”句型与“V到”价的关系 61-62 第六章 “V到”结构的语义分析 62-69 6.1 “V到”结构与主语的语义关系 62-63 6.2 “V到”结构与宾语的语义关系 63-64 6.3 “V到”结构的语义特征 64-66 6.4 “V到”结构的歧义分析 66-67 6.5 “到”的词性 67-69 结论 69-72 参考文献 72-77 语料来源 77-78
|
相似论文
- “NP1+V+有+NP2”类存在句研究,H146
- 动趋式“V+开去”的句法语义研究,H146
- 现代汉语“V+N”结构关系研究说略,H146
- 太原方言副词研究,H172.2
- 民国时期工会法律制度研究,D929
- 基于本体相似度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算法研究,TP393.09
- 纺织科学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短语学特征,H315
- 汉字“理”的修辞文化阐释,I207.22
- 村落龙舟研究,G852.9
- 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G221
- 基于问卷调查的攀枝花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F293.3
- 武装干部进修培训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E263
- 新中国的发回重审制度研究,D925.1
-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F842.6
- 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G648.6
- 《试论山西绛州鼓乐》分析,J607
-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新探,I207.42
- 我国信访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632.8
-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应用,H315.9
- 汉语“心”族词语研究,H136
- 浅析我国法院调解制度,D925.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法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