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人民调解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定位

作 者: 施丽倩
导 师: 徐永康
学 校: 华东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历史沿革 当事人自愿 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协议 法院调解 民主法制建设 调解组织 行政调解 社会自律
分类号: D915.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4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民调解是指在纠纷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主要依据,通过澄清事实,规范疏导,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合理合法地解决纠纷的社会自治活动。调解作为一种法律传统文化传统,在中国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古代中国调解的表现形式有民间调解、宗族调解、乡里调解和州县官府调解等,它所提倡的礼让、中庸、厌讼等道德观念,在调节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限制诉权,维护封建等级的规定也反映了它落后的一面。几千年来,调和法律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中华民族的诉讼心理和纠纷解决观念,尽管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调解依然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维 1<WP=4>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并构成了现代中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变,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也随着形势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改革,人民调解在组织形式上已由自治组织向社会组织发展,在指导思想上由被动调解转变为积极调解,调防结合,标本兼治,在方式上由单纯采取说服教育转变为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并重,人民调解已经纳入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当今 WTO 国际接轨的需要、与现代法律背景下当事人主张权利的愿望相比,人民调解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最主要表现是调解制度的构件与市场经济机制不适应。我国现行的调解机制没有将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做明确清晰,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关系重叠,职能重叠,程序重叠,没有形成有效的补充。同时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和效力等也不明确,调解协议不为法院裁判所直接认可,特别是对人民调解的组建、变更、调解员的地位、调解的专业程序等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造成人民调解工作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影响人民调解的工作效果。为此,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改革,必须要坚持市场经济自由、公平、高效的价值取向的改革定位,准确把握当事人自愿和民事权力私权自治的法律原则,建立社会自律性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人民调解的立法力度,出台完整的有关人民调解的法律规定,充分体现 2<WP=5>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提升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确立人民调解的准司法地位,对自愿合法的调解协议赋予当事人直接申请法院执行的权利,借鉴其他国家的合理做法,将审判、仲裁、听证等程序引入人民调解程序,同时赋予法官、律师在人民调解中的专业作用,使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等有效融合,逐步探讨、研究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完善的人民调解体制。3

全文目录


一、 导言  10-11
第一章 人民调解的历史渊源  11-23
  第一节 传统调解的种类和特点  11-16
    一、 民间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11-15
    二、 州县官府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15-16
  第二节 传统调解的社会基础和根源  16-22
    一、 “无讼”思想、“贱诉”心理是传统调解制度的思想基础  17-19
    二、 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宗法制度是传统调解的社会基础  19-20
    三、 对当事人诉权的压制与限制是传统调解存在的制度条件  20-21
    四、 当事人惧畏讼累是传统调解发展的根源  21-22
  第三节 传统调解的客观评析  22-23
第二章 各国调解制度的比较  23-31
  第一节 美国调解制度的发展进程  24-25
  第二节 加拿大 ADR 计划的主要内容  25-28
  第三节 德国调解制度简况  28-29
  第四节 对国外诉讼替代解决纠纷制度的评价与分析  29-31
    一、 国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出现是社会和法律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9
    二、 现代社会矛盾的日趋缓和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产生的社会基础  29-30
    三、 西方司法体系构造中出现的弊端是替代性解纷方式发展的必然  30
    四、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是民间调节与诉讼调节的有效融合  30-31
第三章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特点及相关法律思考  31-50
  第一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内涵  31-36
    一、 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特征  31-32
    二、 现状  32-34
    三、 社会功能  34-36
  第二节 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  36-37
  第三节 、人民调解制度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37-39
    一、 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依据问题  37-38
    二、 关于基层人民政府对民间纠纷处理权问题  38
    三、 调解缺乏具体有效的调解规则问题,调解结果难以保证公正性、合理性  38-39
  第四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思路和设想  39-50
    一、 改革定位  39-43
    二、 改革措施  43-50
参考文献  50-51

相似论文

  1. 试论网络社会中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G641
  2. 论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制度之完善,D925.14
  3.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行政法治关系研究,D922.1
  4. 广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行政调解问题研究,F203
  5.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ADR)探究,D922.6
  6. 民事纠纷的“大调解”机制研究,D926
  7. 我国环境污染纠纷行政性ADR机制构建研究,D922.68
  8.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研究,D616
  9. 民事再审之诉研究,D925.1
  10. 论民主法制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D64
  11. 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调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925.14
  12. 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D909.2
  13.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构思,D925.14
  14. 上海人民调解工作的历史沿革、变化发展及其思考,D927
  15.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62
  16. 论有限调解在行政诉讼中的确立,D925.3
  17.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研究,F240
  18. 论行政纠纷的非诉解决机制,D922.1
  19. “恢复性司法”视野下完善我国调解制度的构想,D925.2
  20. 多元化民事调解机制研究,D9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诉讼制度 > 调解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