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应对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作 者: 张学斌
导 师: 周鸿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育挑战 教师培训 策略
分类号: G63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525次
引 用: 2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正面临着文化重整、科技剧增、政治转型、经济乏力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的成功“入世”、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步一跳”(同时完成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两个转变),如此等等,对每位中国人提出了机遇与发展的双重挑战。面对挑战,能否取胜,迎战者的素质就起关键作用。谁在培养未来的迎战者?中小学教师。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就决定着迎接挑战的成败。以此观之,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师培训就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才深切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问题。同时,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还多处于学历培训阶段、未完成学历培训向素质提高的转变;而不可缓行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却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素质要求。素质低下的现实与课程改革高要求的理想形成强烈反差。怎么办? 对此,作者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作过一些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理解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剖析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问题,而探索一条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支配下的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运行机制。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当前教育发展所面对的时代背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等着手阐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从新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课程观、新教学观及教师专业化等层面,分析了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阐明教师培训的时代必需性。 第三部分: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新课程观的挑战,阐明了教师培训的现实紧迫性。 第四部分:由上决定了要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需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培训目标的明确、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适用于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教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前言  6-10
  一、 本研究的对象  6-7
  二、 本研究的意义  7-10
第一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10-25
  一、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0-11
  二、 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1-14
    (一) 课程综合化  11-12
    (二) 课程信息化  12-13
    (三) 课程职业化  13-14
    (四) 课程科学化  14
  三、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4-20
    (一)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  14-16
    (二) 现行中小学课程弊病要求课程改革  16-20
  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  20-25
    (一) 体现时代人才的要求  20
    (二) 实施培养全人教育  20-21
    (三) 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21-22
    (四) 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22
    (五) 强调变接受学习为建构学习  22-23
    (六) 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  23-24
    (七) 建立课程权利分权制度  24-25
第二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25-35
  一、 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挑战  25-33
    (一) 新课程观  25-31
    (二) 新教学观  31-32
    (三) 新课堂观  32-33
  二、 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33-35
第三部分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  35-41
  一、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  35-37
  二、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分析  37-41
    (一) 认识课程改革与教师培训不足  37-38
    (二) 教师培训课程及教材老化  38-39
    (三) 教师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39
    (四) 培训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39-41
第四部分 应对课程改革挑战的教师培训策略  41-50
  一、 转变教师观念  41-43
    (一) 更新思想、树立课程改革新理念  41-42
    (二) 实现学历培训向能力培训的转变  42-43
  二、 明确教师培训目标  43-45
    (一) 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3-44
    (二) 课程发展中促进教师发展  44-45
  三、 更新教师培训内容  45-47
    (一) 开设教师专业化课程  45
    (二) 培养学术研究的能力  45-47
  四、 改革教师培训方法手段  47-49
    (一) 倡导培训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47
    (二)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  47-48
    (三) 运用远程培训手段  48-49
  五、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49-50
结束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5

相似论文

  1. 超高空观测平台姿态控制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
  2.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3.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4.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5.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6.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7.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8.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9.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10. 法国迪卡侬公司新产品上市的策略研究,F274
  11.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12.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14.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15.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6.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7.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18.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19. 广州市中学普及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策略研究,G633.96
  20.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21.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改善策略研究,G71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班主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