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作 者: 王晓燕
导 师: 李新宇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麻醉学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模型 组织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核因子-κB 形态
分类号: R45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并应用脓毒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对兔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有创动脉血压及组织灌注的影响;对血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浓度的影响;对各脏器组织形态学及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表达的影响;观察各复苏液体对机体的副反应,为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液体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及模型组,采用兔改良盲肠结扎穿刺(CLP)腹膜炎模型。比较肛温、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浓度HC03-、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动脉血乳酸值(LA);行颈外静脉血培养及腹水培养;计算成模时间;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脓毒性休克早期各脏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观察兔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并测量其灰度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并比较两组兔血清TF、ICAM-1、iNOS浓度。2.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4.2%高渗盐复苏组(4.2%HS组)、7.5%高渗盐复苏组(7.5%HS组)、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组(HES组)、羟乙基淀粉(130/0.4)与高渗盐(4.2%HS)1:1混合液复苏组(HHS组)。根据初级复苏方案及补充复苏方案分别对成模动物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记录各复苏组复苏0小时、2小时、4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气(PH值、BE值)、动脉血乳酸值(LA)、血清钠离子浓度([Na+])。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复苏方法不同复苏时相变化的趋势;比较不同复苏方法间的差异;分别比较各组各时相(复苏2、4小时)上述指标与基线水平(复苏0小时)的差异;分别比较同一时相(复苏0、2、4小时)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计算维持6小时复苏所需复苏液体量。观察复苏过程各组动物耐受性。复苏6小时处死动物,称取右肺中叶3g肺组织计算并比较各组肺组织含水量。3.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组、模型制作及复苏方案同上。复苏第6小时处死动物,处死前取颈外静脉血5ml,3500转/分,离心3分钟后取血清,ELIS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TF、ICAM-1、iNOS浓度。动物处死后取心脏、肺组织、肝脏、脾脏、肠道、肾脏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器官病理形态学变化,IHC法观察并比较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灰度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灰度值。结果:1.(1)制模成功时间为:18.91±1.38小时;(2)模型平均动脉压MAP(95.00±10.82 vs.52.38±15.57,P<0.05);(3)血气:PH (7.40±0.05 vs. 7.09±0.15,P<0.01),PCO2(30.0±5.83vs.19.80±4.10,P<0.01),BE(-6.46±4.93 vs.-24.11±4.28, P<0.01), HCO3- (18.45±4.37 vs.5.73±2.42, P<0.01); (4)血乳酸(2.53±1.11 vs.7.85+5.83,P<0.05);(5)血培养(7/10)阳性:大肠埃希菌;腹水培养(10/10)阳性: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6)肛温于术后呈先上升后下降,假手术组肛温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39.63±0.50 vs.36.82±1.00,P<0.01);(7)成模后肛温与MAP呈正相关关系,r=0.748,P=0.013,方程:y(MAP)=34.46x+0.45;(8)肺干湿比及肺含水量无明显差异[(0.22±0.01 vs.0.19±0.29, P>0.05), (78.17±1.38 vs.80.58±2.88, P>0.05)];(9)模型组肺组织大体标本可见点灶状或大片状出血,常规HE染色可见多脏器明显病理学改变,模型组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强阳性,灰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76.28±12.35 vs.156.64±26.62,p<0.01);(10)血清TF、iNOS、ICAM-1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04.59±10.86 vs.73.77<9.48,4.71±0.56 vs.1.55±0.49,23.59±4.47 vs.12.78±2.46,p<0.01)。2.(1)实验动物的SBP、DBP、MAP、PH值、BE值、LA在不同复苏液体不同复苏时相变化的趋势无差异(p=0.094,p=0.073,p=0.054,p=0.082,p=0.278,p=0.954);不同复苏液体组间无差异(p=0.378,p=0.836,p=0.536,p=0.218,p=0.195,p=0.869)。除7.5%HS外,其余各组复苏2小时SBP均较各复苏组基线(复苏0小时)升高(p<0.01);复苏2小时未见各组DBP、MAP、PH值、BE值、LA较各自基线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复苏4小时HES组、HHS组MAP较7.5%HS组高(p<0.05)。复苏4小时NS组及7.5%HS组PH值较各自基线水平降低(p<0.05,p<0.01)。复苏4小时4.2%HS组、7.5%HS组BE值较NS组减少(p<0.05,p<0.01)。(2)动物血清[Na+]在不同复苏液体不同复苏时相变化的趋势有差异(p<0.01),不同复苏液体组间存在差异(p<0.01),即:7.5%HS组及4.2%HS组血清[Na+]呈升高趋势,HHS组、HES组血清[Na+]相对平稳,NS组血清[Na+]呈下降趋势。复苏2小时7.5%HS组血清[Na+]明显高于同时间点NS组(p<0.01);复苏4小时4.2%HS组、7.5%HS组血清[Na+]明显高于同时点NS组(p<0.05,p<0.01)。(3)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液体使用量较NS组明显减少(p<0.01);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液体使用量组间无差异(p>0.05)。(4)与NS组相比,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1);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肺组织含水量组间无差异(p>0.05)。(5)7.5%HS组动物在复苏过程中,尤其在复苏2小时后,均有抽搐、口唇紫绀、躁动、血压逐渐下降表现,按照补充复苏方案复苏血压不升反降。其余各组动物复苏全过程中未见与7.5%HS复苏组动物相似表现。3.(1)各组病理学改变如下:①心:各复苏组心脏病理学改变由轻到重顺序为:7.5%HS组、HHS组、HES组、NS组、4.2%HS组。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②肝:各复苏组肝脏组织结构基本正常。③脾:各复苏组脾脏病理学改变由轻到重顺序为:7.5%HS组、HHS组、HES组、4.2%HS组、NS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脾脏脾窦扩张充血,白髓量和体积改变,中央动脉周围的网状细胞数量改变及吞噬现象。④肺:各复苏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由轻到重顺序为:7.5%HS组、HHS组、HES组、4.2%HS组、NS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增厚,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不张等。⑤肾:各复苏组肾脏病理学改变由轻到重顺序为:HHS组、HES组、4.2%HS组、NS组、7.5%HS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球囊细胞数量的改变,球囊充血,肾小管水肿及颗粒样变性。⑥肠:各复苏组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由轻到重顺序为:7.5%HS组、HHS组、HES组、4.2%HS组、NS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肠粘膜腺体水肿、崩解,腺体细胞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腺腔内淀粉样物质沉积等。(2)模型组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各复苏组灰度值由小到大依次为NS组、HES组、4.2%HS组、HHS组7.5%HS组;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NF-кB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明显高于NS组(p<0.05,p<0.05,p<0.05,p<0.01):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灰度值组间无差异。提示:灰度值越低,NF-κB表达越强。(3)①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TF浓度明显升高(p<0.01);NS组、4.2%HS组、HES组、HHS组血清TF浓度明显高于7.5%HS组(p<0.05);NS组、4.2%HS组、HES组、HHS组组间血清TF浓度无差异(p>0.05)。②模型组血清iNOS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不同复苏组血清iNOS浓度值高低依次为:NS组、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4.2%HS组、HES组、HHS组、7.5%HS组iNOS浓度较NS组iNOS浓度显著降低(p<0.01);HHS组iNOS浓度较4.2%HS组及HES组iNOS浓度低(p<0.05);4.2%HS组与HES组iNOS浓度无差异;7.5%HS组iNOS浓度显著低于NS组、4.2%HS组、HES组、HHS组(p<0.01,p<0.01,p<0.01,p<0.01)。③模型组血清ICAM-1浓度显著升高(p<0.01);不同复苏组血清ICAM-1浓度值高低依次为:HES组、NS组、4.2%HS组、HHS组、7.5%HS组;NS组与4.2%HS组,NS组与HES组ICAM-1浓度组间无差异(p>0.05);HES组ICAM-1浓度较4.2%HS组ICAM-1浓度高(p<0.05);HHS组与7.5%HS组ICAM-1浓度较NS组降低(p<0.05,p<0.01);HHS组与7.5%HS组ICAM-1浓度较HES组低(p<0.01)。结论:1.脓毒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延缓兔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灌注的恶化进程,并因此减轻脏器病理学损伤。2.HES在恢复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方面略优于HHS,综合炎症调节方面仅次于HHS,脓毒性休克使用过程安全。3.HS较NS有较好的调节炎症反应作用,浓度越高炎症调节作用越强,但其副作用大,机体不易耐受,不适用于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4.HHS可通过下调NF-κB活性降低血清ICAM-1、TF、iNOS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恢复血流动力学并改善组织低灌注,因此改善脓毒性休克引起的心、肝、脾、肺、’肾、肠组织病理学改变。HHS在脓毒性休克中使用有较高的安全性,但HHS的配比仍需进一步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6-10
Abstract  10-14
英文缩略语表  14-15
前言  15-16
第一部分 脓毒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16-30
  材料与方法  16-21
  结果  21-28
  讨论  28-30
第二部分 不同液体对兔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30-39
  材料与方法  30-33
  结果  33-37
  讨论  37-39
第三部分 不同液体对兔脓毒性休克早期血清TF、iNOS、ICAM-1浓度及脏器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39-62
  材料与方法  39-42
  结果  42-55
  讨论  55-62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70
文献综述  70-77
  参考文献  74-77
致谢  77-78
作者简介  78-79
导师评阅表  79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6.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7.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8.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9. 电磁轨道炮外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TJ399
  10.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1.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2.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13.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14.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15.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16.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17.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18.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19.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0.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1.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治疗学 > 急症、急救处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