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鲁迅杂文与金学铁杂文的比较研究

作 者: 白曼
导 师: 尹允镇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亚非语言文学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杂文创作 比较研究 创作风格 创作方法 中国朝鲜族 文学观 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家
分类号: I0-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1881-1936年)的杂文和中国朝鲜族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金学铁(1916-2001年)所创作的杂文进行文学比较为研究的目的和宗旨。鲁迅确立了一种被他称之为“投枪和匕首”的针砭时弊、精悍泼辣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体---杂文文体。朝鲜族作家金学铁深受鲁迅的影响,并接受了鲁迅的创作风格,开创了中国朝鲜族文坛上杂文创作的新篇章。鲁迅和金学铁虽然民族不同,但这两位作家的世界观、文学观以及创作方法、创作风格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这为我们对他们所创作的杂文进行比较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将首先考察金学铁深受鲁迅的影响,在自己的文学实践中多次提及要学习和模仿鲁迅的创作风格、创作方法,并以此作为对两位作家所创作的杂文进行进一步比较研究的根据。本文以鲁迅1921年至1936年所创作的全部杂文和金学铁1954年至2001年所创作的全部杂文作为比较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影响研究方法来探求他们杂文的思想艺术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此外运用社会历史研究方法、传记研究方法、接受美学方法、主题学研究方法来分析和比较研究鲁迅和金学铁的人生体验和文学观,金学铁对鲁迅的的接受以及他们杂文的文学特征。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首先要从作家的思想发展过程和文学观的研究开始。本文首先从鲁迅和金学铁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文学思想的形成背景、人格的形成入手,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基于上述预备性的考察研究,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鲁迅和金学铁的文学观的一致性,并将其作为对两位作家杂文进行比较研究的起点。两位作家曲折的人生经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仰以及对社会现实批判的视角都成为了他们杂文创作的无穷动力。基于上述文学思想的先行考察,本文接下来具体分析和比较了鲁迅杂文和金学铁杂文异同点。具体分析结论如下:首先,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他们的杂文创作都是基于现实社会并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又不拘于现实的表面,而是深入其本质进行解剖和批判。其次,鲁迅和金学铁的杂文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属于社会批判性的杂文占据了他们所创作杂文的很大比例。鲁迅的杂文所表现的批判性主要是针对国民党政府、落后而愚昧的国民劣根性、封建礼教等进行的;金学铁的批判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的。他们的这种批判意识都来源于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再次,鲁迅和金学铁在杂文创作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讽刺才能。金学铁的杂文创作深受鲁迅的影响,同时他们都多方面地吸取了古今中外知名作家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由奔放、生动活泼、辛辣幽默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以及讽刺、夸张、反语、幽默等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他们的杂文集聚了战斗力量和艺术魅力。最后,由于鲁迅和金学铁生存时代和生活环境以及民族的差别也使他们在创作主题、描写对象、手法运用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鲁迅杂文和金学铁所创作杂文的比较研究,相信将会对两位作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的再确立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全文目录


概要  4-5
目录  5-6
正文  6-62
文献  62-65
中文抄录  65-70
谢辞  70-71
导师简介  71
作者简介  71

相似论文

  1.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2. 新时期以来作家笔下的“作家形象”研究,I207.42
  3. 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范式“作家论”研究,I206.6
  4. 从《解放日报》看延安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I207.42
  5. 巴赫曼早期短篇小说中对当代生存主题的表现,I521
  6. 中国现代作家的自然主义倾向,I206.6
  7. 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土著文学的联系,I73
  8. “十七年”女性作家小说创作研究,I207.42
  9. 乡村守望与现代批判,I207.42
  10. 文学审美的“新世纪”想象,I206.7
  11. 白银时代背景下的高尔基与象征主义,I512
  12. 论彼得•汉特克的小说《大黄蜂》中的反传统倾向,I521
  13. 1948-1949迁台作家饮食散文研究,I207.6
  14. 清代中期京江鲍氏三女史诗词研究,I207.22
  15. 共和国初期作家身份的嬗变与当代文学的建构,I206.7
  16. 法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I565.074
  17. 朝鲜族“知识青年”作家的意识世界研究,I312.06
  18. 精神的还乡,I106.4
  19. 英国女性作家在新世纪中国的传播与研究,I109
  20. 亨利·米勒“殉色三部曲”中的自我意识探析,I712.074
  21. 身份的焦虑与追寻,I106.4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的方法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