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界游泳速度测定方法及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临界游泳速度影响的研究
作 者: 田凯
导 师: 曹振东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速度增量 持续时间 临界游泳速 温度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考察鱼类临界游泳速度测定过程中设定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在25℃条件下以预备实验临界游泳速度估计值的15%(critical SWilTilning speed,乙rc"f)为增量作不同的持续时间(△t:5,10,15,30,60 min)处理,以20 min为持续时间作不同的速度增量(△v:5,10,15,20,30%Ucrit)处理,分别测定瓦氏黄颡鱼(Pelteobag vachelli Richardson)幼鱼的临游泳速度以揭示不同持续时间和速度增量对瓦氏黄颡鱼临界游泳速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另外,选择最适测定参数,在三个不同温度(15、22、29℃)下,测定实验鱼的临界游泳速度,旨在揭示温度对其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1.当△t由5 min增加至60min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Absolute critical swimming speed,Uα)由47.4±0.7 cm·s-1下降至39.1±1.5 cm·s-1(P<0.05),除20 min和30 min实验组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2.当△v由5%Ucrit提高至10%Ucirt时临界游泳速度由44.1±0.6 cm·s-1增加至47.0±0.4 cm·s-1(P<0.05);15%和20%Ucrit的Ua分别为45.2±0.2 cm·s-1和46.3±0.8cm.s-1,与10%Ucrit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30%Ucrit的Ua反而下降至41.7±1.2 cm·s-1,与各实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3.各温度组(15、22、29℃)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23.93±0.94、30.82±0.83、40.81±1.71 c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Relative critical swimming)分别为4.35±0.17、5.60±0.15、7.42±0.31BL/s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温度和临界游泳速度呈现正相关。其中,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和温度(T)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拟合为:Ur=1.4324T (N=24,R2=0.9509,P<0.001)研究结果表明:1.当△t为5 min时,瓦氏黄颡鱼幼鱼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分别高于15 min和30 min处理水平的约10%,高于60 min处理的约15%,表明过短的△t会造成实验鱼临界游泳速度过高估计,而过长的△t则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偏低估计;当△t分别为15、30 min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均处于适中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At范围为实验鱼适宜的测定参数。2.在△v为5%Ucrit和30%Ucirt时,Ua均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表明实验鱼临界游泳速度测定适宜的△v范围在10-20Urit%之间,过高或者过低的△v也会对临界游泳速度产生偏低估计。3.实验鱼在15、22、29℃条件下的临界游泳速度呈上升趋势,各温度处理组间差异显著。与相关文献比较后推论,瓦氏黄颡鱼幼鱼的适宜的生存和生长温度可能大于29℃。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0 1 前言 10-21 1.1 鱼类的游泳能力的研究进展 10-18 1.1.1 鱼类游泳运动类型分类 10-11 1.1.2 鱼类游泳能力的衡量指标 11-12 1.1.3 影响鱼类临界游泳能力因素 12-18 1.2 鱼类游泳运动的研究方法 18-20 1.2.1 研究方法的分类 18-19 1.2.2 测定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9-20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21 2 材料与方法 21-23 2.1 实验鱼的来源及驯化 21 2.2 实验方案与实验操作 21-22 2.3 数据分析 22-23 3 结果 23-26 3.1 不同△t对临界速度测定的影响 23-24 3.2 不同△v对临界速度测定的影响 24-25 3.3 不同的温度对临界游泳速度的影响 25-26 4 讨论 26-28 4.1 不同△t和△v对临界速度测定的影响 26-27 4.2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临界游泳速度的影响 27-28 参考文献 28-39 附录 39-42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和科研情况 39-40 附录B:2008年—2010年进化生理与行为学实验室全家福 40-41 附录C:部分实验仪器图片 41-42 致谢 42-43
|
相似论文
-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 基于温度变化的润滑脂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TH117.22
-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内流动过程数值分析,TM911.4
-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 交联电缆生产线电控系统的研制,TP273.5
- 高性能恒温晶体振荡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N752
-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 罗非鱼死鱼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TS254.4
-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 夜间温度对水稻弱势籽粒灌浆充实的作用机制研究,S511
- 长期规律性运动对人体体表温度分布与变化调节的影响,G804.2
- 极端温度对佛手光合生理,抗氧化酶系及ROS的影响,Q945.78
- 聚合物片材加热过程的温度分布与控制技术研究,TQ320.6
- 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