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胶济铁路与近代社会变迁研究

作 者: 满霞
导 师: 刘平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胶济铁路 经济 生活 社会变迁
分类号: K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94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胶济铁路着手,借鉴社会转型理论、交通经济学、交通社会学及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考察铁路在沿线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这一转型过程中,铁路作为工业文明被植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所产生的碰撞、冲突和调适,揭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相当艰难的环境中所取得的进展,并探究其经验教训。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第一章,考察铁路自身的发展历程,包括修建过程、权利归属、运营状况、运输政策等。胶济铁路在1937年前历经德管、日管、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四个时期。中外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对胶济铁路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铁路的发展还受到频繁的政权更迭、匪患和战乱的影响,从而导致铁路无法正常运营。这反映了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被植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所面临的摩擦和冲突,也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困境。第二部分,包括文章的二、三、四章,主要考察铁路在沿线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铁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使商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发生巨大变化,冲击着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和渠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沟通了港口和内地、沿线与国际国内市场的联系。随着市场的发展,铁路沿线的市场类型与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了产地市场、货物集散市场、专业市场、高级市场等多层次市场体系,市场的分工更加细致化、专业化。二、商品数量的增加和流通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市场的发育,更刺激了民众的消费需求,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需要,产业改进的步伐加快。在这一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种产品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涌入各城乡市场,商品流通量的增加,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的运输量也由此大大增加,推动了沿线产业的技术革新。农业、手工业和工业都出现了重要的变迁。三、随着市场和产业的变迁,沿线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重要市镇的经济地位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局面。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主要分析铁路对沿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铁路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各类行业的发展及新兴行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也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农村简朴、城镇奢华,城乡差异明显的局面。物质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在信仰、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对于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欢迎的转变过程,沿线民众的传统信仰开始淡化,乡土意识逐渐减弱,弃旧趋新观念日益加强。总之,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了保守与开放、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综上所述,沿线社会的变迁是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被植入传统农业社会,它既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又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面临的中外冲突与内部矛盾,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面临的诸多困境。在此困境下取得的进展显得分外珍贵,其间的经验教训亦足以令后人沉思,并认真加以汲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导论  12-17
  一 学术史回顾  12-16
  二 写作意图与范围界定  16-17
第一章 胶济铁路的沿革:植入农业社会的工业文明  17-26
  第一节 德管时期的铁路概况  17-20
    一 胶济铁路的修建  17-18
    二 高密事件  18-19
    三 运营状况  19-20
  第二节 日管时期的铁路概况  20-23
    一 日本强占胶济铁路  20
    二 运营状况  20-21
    三 一战后胶济路问题的解决  21-22
    四 胶济铁路民办方案落空  22-23
  第三节 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时期的胶济铁路  23-26
第二章 技术进步驱动下的市场变迁  26-33
  第一节 商品流通的加快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6-30
  第二节 商品经济发展促成的市场变迁  30-33
第三章 市场需求引导下的产业变迁  33-44
  第一节 农业变迁  33-39
    一 种植结构的变化  33-37
    二 品种改良  37-39
  第二节 工业变迁  39-42
  第三节 商业变迁  42-44
第四章 产业变迁推动下的城乡变迁  44-48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  44-45
  第二节 城镇地位的消长  45-48
第五章 生活方式的变迁  48-60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就业选择的变化  48-52
  第二节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52-58
    一 服饰  52-54
    二 饮食  54
    三 居住  54-55
    四 交通  55-57
    五 日常用品  57-58
  第三节 教育和医疗的发展  58-60
第六章 思想观念的变迁  60-66
  第一节 时空观念的变化  60-61
  第二节 价值观念的转变  61-63
    一 新旧观念  61-62
    二 义利观念  62-63
  第三节 民众信仰变迁的象征:对待铁路的态度  63-66
结语  66-68
参考文献  68-74
致谢  74-7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5

相似论文

  1.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2.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4.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5.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7.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8.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9.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10.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11. 基于用户体验的灯具设计策略研究,TS956
  12.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3.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14. 谁来荣耀生活,G40
  15.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16.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7.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18.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19. 海西经济建设下福厦泉市区三小球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G812.7
  20.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21.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