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错流式生物滴滤塔净化含硫化氢废气的高效降解菌筛选实验研究

作 者: 王晓艳
导 师: 张承中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硫化氢 错流式生物滴滤塔 高效菌 生物膜
分类号: X7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恶臭是一种影响广泛的公害,寻求合理的治理途径和控制方案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课题。生物法净化恶臭废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工艺,与传统净化工艺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以硫化氢为代表气体,进行生物法除臭的相关研究。首先对焦化厂废水、焦化厂废水附近的土壤、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这3种菌源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更适合做脱硫实验的菌源。进而对活性污泥进行了驯化、分离和筛选,最终确定出H1+J1这种组合的高效菌更有利于去除H2S气体,因此选择H1+J1菌种进行下一步研究。其次,本文选用错流式卧式生物滴滤塔对H2S进行脱臭实验,采用生物陶粒作为填料。首先利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混合菌种进行接种挂膜,采用间歇式喷淋,在停留时间为84s的情况下,能达到的体积去除负荷为60g/(m3填料h),可以处理H2S进气浓度为1200mg/m3左右的混合废气,处理效率达90%以上。最后,利用H1+J1高效菌种进行挂膜,与活性污泥挂膜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要达到相同的H2S处理浓度以及效率(90%以上),H1+J1高效菌挂膜有较小的系统停留时间。处理H2S浓度为1200mg/m3左右的废气时,活性污泥混合菌种的停留时间为84s,H1+J1菌种的为32s。在生物处理废气的范畴内,为了便于各个处理方法以及菌种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比较,提出了生物膜去除负荷的概念。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由驯化的污泥进行接种挂膜和高效菌接种挂膜,系统的生物膜去除负荷从13.09mg/(g生物膜干重·h)提高到34.83mg/(g生物膜干重·h),说明筛选出来的高效菌种有较高的优越性。本实验说明利用错流式卧式生物滴滤塔净化含H2S的废气在技术上可行的;采用筛选分离出来的高效菌种来处理含H2S的废气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并缩短了系统的处理时间,表明高效菌是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利用空间的。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绪论  9-23
  1.1 硫化氢的来源  9-10
  1.2 硫化氢的危害  10-11
  1.3 恶臭气体处理方法  11-21
    1.3.1 物理法  11
    1.3.2 化学法  11-13
    1.3.3 电晕法  13-14
    1.3.4 生物脱臭法  14-21
  1.4 生物处理法的优点  21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1-23
    1.5.1 研究的目的  21-22
    1.5.2 研究内容  22-23
2 生物脱臭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23-29
  2.1 生物脱臭技术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进展  23-24
    2.1.1 生物脱臭发展历史  23
    2.1.2 生物脱臭技术研究的进展  23-24
  2.2 自然界中能降解H_2S的微生物  24-26
  2.3 生物脱硫途径  26-29
3 降解硫化氢高效菌的分离和筛选  29-50
  3.1 研究目的、思路和内容  29-30
    3.1.1 研究目的  29
    3.1.2 研究思路  29-30
    3.1.3 研究内容  30
  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0-32
    3.2.1 主要仪器  30-31
    3.2.2 主要培养基  31-32
  3.3 实验方法  32-36
    3.3.1 菌源和培养基选择方法  32-33
    3.3.2 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  33-34
    3.3.3 菌种的初筛方法  34-35
    3.3.4 菌种的结构调整即菌种之间的优化组合实验方法  35-36
    3.3.5 菌种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36
  3.4 实验中所用到的测试项目以及测试方法和结果  36-39
    3.4.1 亚甲基兰比色法测H_2S标准曲线的绘制  36-37
    3.4.2 分光光度法测SO_4~(2-)标准曲线的绘制  37-38
    3.4.3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S~(2-)标准曲线的绘制  38-39
  3.5 结果和讨论  39-48
    3.5.1 菌源和培养基选择实验结果  39-41
    3.5.2 活性污泥的驯化结果  41
    3.5.3 菌种的分离结果  41-42
    3.3.4 菌种的初筛结果  42-43
    3.5.5 菌种的结构调整即菌种之间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分析  43-47
    3.5.6 菌体染色与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47-48
  3.6 本章小结  48-50
4 混合菌群生物滴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的实验研究  50-60
  4.1 错流式生物滴滤塔处理硫化氢废气的工艺实验设计  50-53
    4.1.1 实验装置的设计  50-51
    4.1.2 填料的选择  51-52
    4.1.3 关于恶臭气体净化工艺研究的几个评价指标  52-53
  4.2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53-54
    4.2.1 实验内容  53
    4.2.2 实验方法  53-54
  4.3 实验结果分析  54-59
    4.3.1 停留时间对滴滤塔去除效率的影响  54-55
    4.3.2 体积负荷与体积去除负荷之间的关系  55-56
    4.3.3 填料层长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56-57
    4.3.4 生物膜去除负荷  57-59
    4.3.5 生物膜中的微型动物  59
  4.4 本章小结  59-60
5 高效菌与混合菌净化效果对比实验研究  60-65
  5.1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60
    5.1.1 实验内容  60
    5.1.2 实验方法  60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0-64
    5.2.1 停留时间对不同菌种去除效率的影响  60-62
    5.2.2 不同菌种生物膜去除负荷  62-64
  5.3 本章小结  64-65
6 总结与展望  65-67
  6.1 研究结论  65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65-67
致谢  67-68
参考文献  68-71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1

相似论文

  1. 荧光假单胞菌7-14生物膜突变株的筛选及tatC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析,S432.4
  2. 植物源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筛选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Q93
  3. 产多糖根瘤菌Q32对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Q93
  4.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次氯酸钠溶液对其作用研究,R780.2
  5.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及两种根管常用药物对其作用研究,R780.2
  6. 生物膜中耐酸因子F-ATPase的表达与龋病的关系,R781.1
  7. 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R318.08
  8. 壳寡糖对变链菌生物膜脱落效果的实验研究,R780.2
  9.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X703
  10.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应用,TS195.56
  11.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对HMX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X703
  12. 仿生细胞膜技术研究中药活性成分,R284
  1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BBR短程硝化反应仿真研究,X703
  14. 人参皂苷单体及其与其他中药单体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R285
  15. 海洋生物膜对海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TU528.0
  16. Ca~(2+)在SBBR生物膜团聚体培养中的影响研究,X172
  17. 不同运行条件下EPS生成状况及其对膜污染的贡献研究,X703
  18. 受污染饮用水源水固定化生物膜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研究,TU991.2
  19. 填充床生物膜反应器中氮转移及去除机理研究,X703
  20.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X703
  21.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脱氧除磷影响因素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