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用线粒体多基因信息探讨十足类和亚洲厚蟹类的系统发生

作 者: 金玉宏
导 师: 孙红英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序列 系统发生 十足类 淡水蟹类 厚蟹类 厚蟹/张口蟹复合属 沈氏厚蟹
分类号: Q9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十足类甲壳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已逐渐明朗,尤其是对爬行类系统树中基部类群与顶端类群的看法已达成共识,但中间类群的分支关系尚存在异议。另外,对淡水蟹类起源问题的探讨迄今仍局限于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分子数据等其他研究手段的运用,对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利用长江华溪蟹线粒体DNA同一编码链上连续排列的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3,atp6和atp8基因的DNA序列数据,与已公布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十足类类群合并分析,通过MP、ML和Bayesian推断来进行系统发生推导。结果提示,在十足类内部,无螯虾类(Acheleta)是小尾类(Meiura)的姐妹群,螯虾类(Astacidea)位于真爬行类的基部位置。该结果为无螯虾类-小尾类姐妹群关系的推测提供了分子证据。在短尾类内部,溪蟹与扇蟹互为姐妹群,方蟹与它们构成姐妹群关系。结合化石证据与分子歧异时间,推测溪蟹类很可能是从与扇蟹类更为接近的海洋祖先演化而来。依据当前的形态学分类系统,亚洲的厚蟹类被重新划分成3个亚属,Helice,Helicana和一个新提出的亚属Pseudohelice。目前,有关亚洲厚蟹类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尚缺乏了解;本文利用来自一个线粒体基因块[16S rDNA-trnL1-IGS-nadl]的DNA序列数据,并参考分别来自东非和新西兰的2种厚蟹的16S rDNA相应序列,通过MP、ML和Bayesian推断来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为亚洲厚蟹类物种间形成的Helicana-Helice两分支关系提供了独立的支持。此外,本研究基于16S序列数据,从P.subquadrata中检测到该物种存在异质性。该结果提示:形态种P.subquadrata很可能是一个复合种,其中分布于中国南部的亚洲物种表现出与Helice属物种间密切的系统关系。综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初步认为,采于江苏沿海的近似伍氏厚蟹的标本很可能是曾被废除的沈氏厚蟹,该物种应归隶于Helicana亚属,恢复后的物种名应为:Helice(Ilelicana)sheni。厚蟹属(Helice)和张口蟹属(Chasmagnathus)最初是根据甲壳前侧缘的特征区分的,但这一特征区分并不明显。Sakai et al.(2006)对厚蟹和张口蟹进行形态学研究,提示这两个类群形成了张口/厚蟹复合属。本研究采用了一个张口蟹种、亚洲厚蟹属的8个种,使用的线粒体基因序列为[16S rDNA-trnL1]序列,张口蟹与厚蟹类群的trnL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基于16S的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提示张口蟹与厚蟹类形成单系群,张口蟹与helicana类群关系更近,该结果为张口/厚蟹复合属的推测提供了分子证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9-15
  1、十足目的系统学  9-12
    1.1 十足目系统学研究历程  9-10
    1.2 支序分析在十足目分类中的运用  10-12
  2、淡水蟹类的系统学  12-15
    2.1 淡水蟹类的分类系统  12
    2.2 淡水蟹类起源的假说  12-13
    2.3 支序发生分析在淡水蟹起源中的应用  13-15
第二章 用5条线粒体编码基因序列探讨十足类系统发生  15-28
  引言  15
  1、材料与方法  15-18
    1.1 线粒体DNA序列数据  15-16
    1.2 基因的选取  16
    1.3 序列比对与区块段选择  16
    1.4 核苷酸替代速率  16-17
    1.5 系统发生信号检测  17
    1.6 核苷酸组成偏向性检测  17
    1.7 数据集的选择  17
    1.8 构建系统发生树  17-18
  2、结果  18-23
    2.1 核苷酸替代速率  18-19
    2.2 系统发生信号检测  19-20
    2.3 核苷酸组成偏向  20-21
    2.4 数据集的选择  21
    2.5 系统发生分析  21-23
  3、讨论  23-28
    3.1 真虾类在十足目中的系统位置  23-24
    3.2 真爬行类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  24-26
    3.3 溪蟹类与推测的姐妹类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26-28
第三章 亚洲厚蟹类的系统发生  28-46
  1、从线粒体基因序列探讨亚洲厚蟹属的系统发生  28-40
    1.1 材料和方法  29-32
    1.2 结果  32-37
    1.3 讨论  37-40
  2、支持厚蟹/张口蟹复合属关系的线粒体DNA分子证据  40-44
    2.1 材料和方法  41-42
    2.2 结果  42-44
  3、讨论  44-46
    3.1 tDNA结构  44-45
    3.2 基于系统发生分析  45-46
参考文献  46-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东方田鼠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Y染色体部分序列的测定及分析,Q953
  2. 圆舌浮蛙(Occidozyga martensi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新蛙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Q78
  3. 泽鳄(Crocodylus palustris)和菲律宾鳄(Crocodylus mindor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鳄目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Q951
  4. 中国近海常见水母类和(虫戎)类的DNA条形码分析及系统发生研究,Q951
  5. 黄缘盒龟和黄额盒龟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及闭壳结构龟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Q78
  6. 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及2A基因和蛋白质特征,R373
  7. 高粱MAPK基因家族的识别与分析,Q943.2
  8. 莫名等蜉Isonychia ignota和中国拟短丝蜉Siphluriscus chinensis线粒体基因全序列的测定,Q75
  9. 大别山越南蜉Vietnamella dabieshanensis和桶形赞蜉Paegniodes cupulatus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昆虫纲:蜉蝣目),Q963
  10. 系统发生组合学中的若干问题的研究,O157
  11. 中国叶螨DNA条形码的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S433.7
  12. 滇西北高山松林植物种子性状与种子被捕食的群落调查,S718.5
  13. 芸薹属内含子长度多态性和EST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S184
  14. 上海地区流感流行与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的研究,R511.7
  15. 江西省淡水蟹类多样性及其基于16S rDNA初步探讨三种华溪蟹的遗传变异,S917.4
  16. 5种粘孢子虫基于HSP70基因的系统分类学研究,Q959.1
  17. 4种粘孢子虫基于28S和ITS-5.8S rDNA的系统分类学研究,S917.4
  18. 高原山鹑、藏雪鸡和藏马鸡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系统发生分析,Q75
  19. 成人腹泻粪便样品中A组轮状病毒全基因分析,R440
  20. 江苏地区野生及养殖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遗传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初步研究,S917.4
  21. 数据挖掘在分子系统发生与定量构效关系建模中的应用,Q811.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演化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