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磷脂及磷脂酶A2关系的研究

作 者: 蔡红慧
导 师: 厉有名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脂肪肝 对照组 磷脂酶 磷脂含量 浙江大学 肝细胞 统计学意义 组间差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
分类号: R57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与背景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美国,NAFLD成为慢性肝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成人中患病率达10-24%,欧洲及日本的情况与此相似。15-50%患者就诊时即已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从而引起肝病学者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被认为是NAFLD主要的危险因素。肝脏在全身脂质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细胞通过合成、转运和分解等方式,调节体内及肝内脂质的动态平衡。由于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摄取脂肪增加而脂肪转运障碍或氧化利用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形成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为NAFLD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脂质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磷脂。磷脂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也是合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物质。NAFLD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增高报道较多,但对血中磷脂的变化报道很少。本文通过对NAFLD患者血清磷脂含量磷脂酶A2活性测定,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NAFLD血中磷脂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研究分两部分进行,所有对象均来自于2006年11-12月和2007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NAFLD组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病史及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16岁者,排除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脏疾病。对照组来源于健康体检者,每周摄入乙醇量小于40g,排除条件同NAFLD组。两组间按照性别、年龄配对。配对成员间性别一致,年龄差≤5岁。第一部分:NAFLD组101例,其中男84例,女17例。对照组101例,来源于健康体检者,其中男84例,女17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磷脂(PL),并同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PG)及肝酶等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第二部分:NAFLD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40例,来源于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并同时测定血清TG、TC、HDL-C、LDL-C、VLDL-C、FPG及肝酶等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BMI。统计学处理: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NAFL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法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第一部分:1 NAFLD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BMI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ALT、AST、GGT、TC、TG、VLDL-C、FP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AKP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HDL-C、A/G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LDL-C略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血清磷脂结果为(250.23±55.24)mg/dL,对照组为(229.23±39.03)m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120,P<0.01)。2磷脂与AST、GGT、TG、TC、VLDL-C、FPG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696、0.743、0.800、0.765、0.344,P<0.01。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方程y=63.346+34.932X1+8.917X2-4.709X3+0.171X4+11.280X5(y为磷脂,X1为TC,X2为TG,X3为FPG,X4为GGT,X5为VLDL-C)。第二部分:1 NAFLD组血清LP-PLA2结果为(333.42±141.83)ug/L,对照组为(424.63±178.22)ug/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533,P<0.05)。2 LP-PLA2仅与A/G呈负相关(r=-0.325,P<0.05),与TG、TC、HDL-C、LDL-C、VLDL-C、FPG及肝酶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磷脂代谢障碍,血中磷脂水平增高,且与TG、TC、VLDL有显著正相关性。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中LP-PLA2水平减低,但与血脂、肝酶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LP-PLA2水平减低可能是造成血中磷脂增高的一种原因。

全文目录


一、目录  2-3
二、中文摘要  3-7
三、英文摘要  7-13
四、正文  13-30
  前言  13-14
  第一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磷脂的关系  14-21
    材料与方法  14-15
    结果  15-18
    讨论  18-21
  第二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磷脂酶A2的关系  21-27
    材料与方法  21-22
    结果  22-25
    讨论  25-27
    结论  27
  参考文献  27-30
五.综述  30-46
六.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抗氧化作用,R965
  2.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3.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4.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5.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6.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7.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8.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9. 磷脂酶Dα1和Ca2+在拟南芥气孔关闭中的相互关系研究,Q946
  10.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11. 大鼠肝再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5
  12. 早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87.1
  13. 小鼠再生肝抗GalN/LPS联合诱导急性肝损伤的UCP2作用研究,R575.3
  14.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5.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术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意义,R735.7
  16. 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17. 蛇床子素改善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285.5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19.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20.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的PCR-RELP图案对中国肝细胞癌和肝硬化人群的临床意义,R735.7;R575.2
  21. 人胎肝细胞系L-02的功能检测和应用探讨,R65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肝及胆疾病 > 肝代谢障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