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高原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时间动态研究

作 者: 韦宇
导 师: 李根前
学 校: 西南林学院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克隆生长 种群结构 种群密度 生物量分配 克隆生长型 时间动态 黄土高原
分类号: S79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sp. sinensis)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和多用途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国沙棘又是典型的克隆植物,能通过克隆生长(俗称串根萌蘖)而“独木成林”,并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的生理整合作用(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和觅养行为(foraging behavior)适应干旱环境,在森林草原区、干草原区及半荒漠区形成茂密的群落。目前,虽说对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已有少量报道,但主要集中在空间动态方面,且以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本文以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中国沙棘人工林为材料,以植物克隆生长调节理论为依据,根据“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来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时间动态)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的密度、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构和克隆生长型的动态特征,试图了解中国沙棘种群的稳定性机理及生态适应对策,期望为中国沙棘人工林设计、植被恢复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并丰富木本克隆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结构(年龄级和高度级)由增长型(5年以前)到稳定型(约第8年),最后演变成衰退型(16年),这一过程符合阳性树种的一般演替规律。但是,在衰退过程中或者之后一段时期(18年以后),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分株出生和死亡调节,使种群结构恢复到增长型,这就是中国沙棘种群依靠克隆生长通过林窗更新重新建立起稳定型结构的机理所在。(2)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的密度变化有两个过程在起作用,第一是母株和子株的死亡,第二是存活母株的克隆繁殖(或称克隆生长),但主要取决于母株的克隆繁殖。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旺盛期(前8年),子株密度直线上升而母株密度直线下降。到了克隆生长的衰退期(9~18年),由于种内竞争,子株密度急剧下降,母株密度依然继续下降。在克隆生长的恢复期(18年后),子株密度有所回升,母株密度则停止下降并保持在某个水平上,通过此途径,种群的稳定性得以维持。子株种群的密度变化与母株种群相比具有滞后效应,即当母株种群密度已经开始下降时,子株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仍继续保持上升,这样的变化,使母株种群数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子株种群数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动态特征必然会导致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的组成由较多拥有较少分株的克隆向较少拥有较多分株的克隆转变,从而降低了克隆种群的多样性。(3)种群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克隆生长恢复期有所下降。在构件生物量动态中,树干生物量一直在增加;活枝、枯枝、叶片和根系生物量先升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0
  1.1 前言  10
  1.2 沙棘属植物资源概况  10-11
  1.3 沙棘属植物的开发利用  11-12
  1.4 克隆植物种群时间动态研究进展  12-19
    1.4.1 克隆植物与克隆生长  12-13
    1.4.2 克隆植物构件及其界定  13-14
    1.4.3 克隆植物种群动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5
    1.4.4 克隆植物种群时间动态研究进展  15-18
    1.4.5 克隆植物种群时间动态研究展望  18-19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20
2 研究区概况  20-21
3 研究方法  21-25
  3.1 样地调查  21-22
    3.1.1 样地选择与设置  21
    3.1.2 环境记载  21
    3.1.3 每木检尺  21-22
    3.1.4 生物量测定  22
  3.2 资料统计  22-25
    3.2.1 种群年龄  22
    3.2.2 种群密度  22-23
    3.2.3 种群结构  23
    3.2.4 生物量及其分配  23-24
    3.2.5 克隆生长型系数  24
    3.2.6 种群动态分析  24-25
4 结果与分析  25-69
  4.1 种群结构动态  25-33
    4.1.1 年龄结构动态  25-30
    4.1.2 高度级结构动态  30-33
    4.1.3 年龄结构与高度级结构的关系  33
    4.1.4 小结  33
  4.2 密度动态  33-38
    4.2.1 克隆种群密度动态  34-35
    4.2.2 子株种群密度动态  35-37
    4.2.3 母株种群密度动态  37-38
    4.2.4 小结  38
  4.3 种群生物量动态  38-57
    4.3.1 生物量动态  39-43
    4.3.2 构件生物量动态  43-49
    4.3.3 生物量分配动态  49-56
    4.3.4 小结  56-57
  4.4 种群高径生长动态  57-63
    4.4.1 高度动态  58-60
    4.4.2 地径动态  60-63
    4.4.3 小结  63
  4.5 克隆生长型动态  63-69
    4.5.1 生长型动态  64-65
    4.5.2 克隆生长型系数动态  65-66
    4.5.3 蘖死亡率动态  66-67
    4.5.4 丛内平均株数动态  67-68
    4.5.5 小结  68-69
5 结论与讨论  69-72
  5.1 主要结论  69-71
  5.2 讨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3. 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S792.99
  4. 秦岭华山松大小蠹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的研究,S763.7
  5. 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研究,F326.13
  6. 淀山湖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及主要经济鱼种的生物学研究,S931.1
  7. 黄土高原沟壑区经济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S714
  8. 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草本植物对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Q948
  9. 黄土区藻类回接之生境条件及氮磷营养研究,Q948
  10. 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研究,S795
  11.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毛白杨人工林碳密度研究,S718.55
  12. 黄土高原庙岭流域刺槐、毛白杨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S714
  13.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刺槐、侧柏人工林耗水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S791.38
  14. 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S714
  15.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模拟研究,S661.1
  16. 不同滴灌制度对黄土高原梨枣食用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S665.1
  17. 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环境与生物学效应研究,S513
  18.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农户生计的协调研究,C913
  19. 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S931.1
  20. 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蓄积研究,S812.2
  21.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特征,S792.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灌木 > 沙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