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阶层分化与执政党社会整合

作 者: 杜学中
导 师: 梁妍慧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党建
关键词: 社会阶层分化 执政党 社会整合 中国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结构 单位体制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社会影响力 工人阶级内部
分类号: D6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3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急剧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计划体制下的单位体制社会阶层结构松动起来,并且出现震荡与重组,社会阶层的三级结构开始解体,社会阶层急剧分化。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动中出现的新变化、形成的新阶层,对执政党的社会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冲击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激化影响了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侵蚀了执政党的思想基础,阶层分化不公和腐败滋生降低了执政党的社会影响力。这就对我们党提出了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面对社会阶层分化,执政党怎样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高社会影响力? 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单位体制的解构,使得执政党整合社会的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党难以继续将单位作为实现社会整合、巩固执政基础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组织载体,难以采用原有的整合模式来整合已经变化了的社会。那么,执政党应当采用何种整合方式、构建何种整合机制,来承担乃至取代传统体制下单位体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机整合?如何调控各阶层的利益差距、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现代化国家需要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可以说,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中最本质的层面,它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科技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社会支持力量,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最坚实的社会基础。但是,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并非自发形成,它需要执政党运用社会政策去催生。那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究竟需要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如何培育这样一种社会阶层结构?执政党如何应用相应的政策去引导和协调这一过程?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出发,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分析为立足点,研究了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社会基础的冲击、对执政党社会整合方式的挑战,并探索了执政党对社会阶层分化进行社会整合的应对之策。

全文目录


前言  6-7
一、 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  7-15
  (一)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  7-9
    1. 计划体制下的三级式社会阶层结构  7-8
    2. 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  8-9
  (二)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状况  9-15
    1. 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十大阶层  9-11
    2.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分析  11-15
二、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的冲击与挑战  15-23
  (一)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社会基础的冲击  15-21
    1. 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冲击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15-17
    2. 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激化影响了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17-18
    3. 社会意识多元侵蚀了执政党的思想基础,执政党政治权威受到挑战  18-19
    4.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影响了执政党的政策绩效,降低了党的社会影响力  19-21
  (二)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社会整合方式的挑战  21-23
    1. 单位体制是传统体制下执政党整合社会的基石  21-22
    2. 社会阶层分化、单位体制的解构动摇了执政党社会整合的基础  22-23
三、 加强执政党对阶层分化的社会整合  23-37
  (一) 制定公平的社会政策,培育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23-27
    1.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需要执政党运用社会政策去催生  24-26
    2. 执政党在推动合理社会阶层结构构建中的社会政策选择  26-27
  (二)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27-31
    1. 科学理解执政党阶级基础的新内涵,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7-29
    2. 正确把握执政党群众基础的新变化,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29-31
  (三) 规范利益表达,构建新型整合机制  31-37
    1. 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发挥执政党的利益集约功能  32-34
    2. 重构执政党整合社会的有效机制  34-37
参考文献  37-39
后记  39

相似论文

  1. 社会阶层分化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D252
  2.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3. 佛得角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研究,D632.4
  4. 象征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B91
  5. 民族旅游开发与旅游目的地社会阶层结构的关系研究,F592.7
  6. “城中村”人口的“城市隔离”问题研究,F299.2
  7.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初探,D25
  8. 互联网发展与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研究,TP393.0
  9. 和谐社会背景下执政党建设研究,D261
  10. 列宁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探索,A821
  11. 越南和古巴执政党建设的比较,D375.1
  12. 美国新品格教育,G571.2
  13.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理论思考,D665
  14. 参政党民主监督问题研究,D665
  15. 毛泽东执政党廉政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A841
  16.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的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25
  17. 执政党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方式演进研究,D262.3
  18. 论网络舆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G206
  19. 江泽民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研究,D261.1
  20. 党政关系规范化研究,D25
  21. 再现一种社会流动,D66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 阶级、阶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