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城市交通指数编制的理论与方法

作 者: 解斌
导 师: 傅新平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指数 指标体系
分类号: F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作为一个承载系统,主要可概括为人所赖以活动的空间和实现人在各空间流动转移的工具两个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各组成部分(空间)的功能性明显增强,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相对扩大。如何更好的实现城市内各空间功能的相互联系,促进城市功能的总体实现,城市交通作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城市交通评价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不成熟,交通指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对我国城市交通指数编制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我国城市交通的评价提供良好的借鉴。 论文介绍了我国城市生命体承载系统的基本情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主要功能与特点,重点突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在城市生命体承载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引入了承载力的概念。 在编制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根据研究需要对城市交通指数进行了功能设定,分别为通行功能、管理功能、安全功能和环境功能。通过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并根据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共选取了56项指标,确定了城市交通系统指标的框架,并最终确定对应于各交通指数功能和交通总指数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采用了塔式的层次结构,分为目标层、功能层、系统层和指标层四层。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具体解析。 本文对常用指数编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借鉴中房指数、交通运价指数、股价指数等现有指数编制的方法,最终确定利用线性加权法进行综合指数的计算;根据指标体系结构为塔式层次结构以及指标特点,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类指标进行权重计算。 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层、系统层逐层进行权重计算,确定了各具体指标与城市交通通行、管理、安全和环境各功能之间的权重关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城市交通各功能指数与城市交通总指数之间的关系。各指标量值和城市交通指数结果之间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 最后,对权重精确度、指标重要性和指标量值获取方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提出了通过统计数据、抽样调查和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取指标量值,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2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0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0
  1.4 技术路线  10-12
第2章 城市交通与城市生命体承载系统  12-17
  2.1 城市生命体承载系统  12-13
  2.2 城市交通的分类及其功能  13-15
    2.2.1 城市交通的分类  13-14
    2.2.2 城市交通的功能  14-15
  2.3 城市交通在城市生命体承载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5-17
第3章 城市交通指数的功能设定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17-42
  3.1 城市交通指数功能设定  17-18
  3.2 城市交通指标体系的建立  18-42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19-20
    3.2.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20-21
    3.2.3 评价指标的构成  21-23
    3.2.4 评价指标解析  23-36
    3.2.5 指标体系的确定  36-42
第4章 交通指数编制方法  42-52
  4.1 指数编制的方法  42-46
    4.1.1 指数评价方法  42-43
    4.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3-44
    4.1.3 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44-46
  4.2 交通指数编制方法的借鉴  46-49
    4.2.1 中房指数的编制方法  47
    4.2.2 交通运价指数的编制方法  47-48
    4.2.3 股价指数的编制方法  48-49
    4.2.4 服务质量指数的编制方法  49
  4.3 交通指数编制方法的确定  49-52
    4.3.1 编制总方法的确定  49-50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0-52
第5章 城市交通指数计算  52-62
  5.1 城市交通指数的计算模型  52-55
    5.1.1 总指数的计算模型  52
    5.1.2 权重确定的计算模型  52-55
  5.2 指标权数的确定  55-60
  5.3 城市交通指数的评价依据  60-62
第6章 分析与结论  62-70
  6.1 问题分析  62-68
    6.1.1 权重精确度分析  62
    6.1.2 指标重要性分析  62-65
    6.1.3 指标量值获取方式分析  65-68
  6.2 结论  68-70
    6.2.1 全文总结  68
    6.2.2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68-70
参考文献  70-73
致谢  73-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4-75
附录  75-80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8.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9.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0.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1.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1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3.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4.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5.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6.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7.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8.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9. 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项目管理问题研究,G254.3
  20. 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F206
  21. 基于和谐理念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体系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交通运输经济 > 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