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非均衡研究

作 者: 袁飞兰
导 师: 钟昌标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非均衡特征 失业问题 经济效应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建国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一直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特征,这一经济现实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理论界兴起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所蕴含的假设前提以及思维逻辑是相一致的。国内学者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特征、状态作了大量而精辟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一方面,主要集中于传统计划经济与双轨制经济时期;另一方面,大多局限于封闭经济的背景中。本文以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与理论支撑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我国现阶段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非均衡状况,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宏观经济尽可能地均衡发展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政策建议。首先,探讨了我国劳动市场、内贸市场以及外贸市场各自非均衡特征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即劳动力素质结构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了内贸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最终形成了外贸市场的结构性非均衡特征。其次,从非均衡理论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我国结构性失业、总量性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指出我国结构性失业源于劳动力素质结构的非均衡性;实际工资水平过低,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失衡,致使中低层次劳动力市场和传统商品市场之间相互约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形成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中的凯恩斯失业均衡,是我国当前总量性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再次,以前文对我国劳动市场、内贸市场以及外贸市场具体所处的非均衡状态的研究分析为现实依据,建立了我国现阶段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非均衡模型,即出口性—进口性模型,研究了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冲击所带来的就业、产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经济效应。最后,根据全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大力培育高层次劳动力,改善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我国实际工资水平,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工资水平;采取扩大对出口部门产品的政府购买、减少税收、提高出口退税率等积极的宏观政策来缓解目前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效应。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9-11
    1.1.1 研究背景  9-11
    1.1.2 研究意义  11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1-13
    1.2.1 研究思路  11-12
    1.2.2 研究框架  12-13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4
    1.3.1 研究内容  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4 研究创新与展望  14-15
    1.4.1 研究创新  14
    1.4.2 研究展望  14-15
2 非瓦尔拉斯均衡经济理论的相关介绍  15-33
  2.1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5-16
  2.2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发展历程  16-19
    2.2.1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萌芽  16-17
    2.2.2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创立与完善  17-18
    2.2.3 对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简要评析  18-19
  2.3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基本模型  19-29
    2.3.1 相关概念  19-22
    2.3.2 巴罗和格罗斯曼的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  22-29
  2.4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及简评  29-33
    2.4.1 相关研究现状  29-31
    2.4.2 简要评述  31-33
3 中国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特征  33-43
  3.1 劳动市场的非均衡特征  33-36
    3.1.1 劳动力结构的非均衡性  33-34
    3.1.2 劳动力供求的失衡  34-35
    3.1.3 工资水平的失衡  35-36
  3.2 内贸市场的非均衡特征  36-38
    3.2.1 产业部门的分类  36-37
    3.2.2 内贸市场供求的失衡  37-38
  3.3 外贸市场的非均衡特征  38-39
    3.3.1 外贸结构的非均衡  38-39
    3.3.2 传统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39
  3.4 三大市场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39-43
    3.4.1 非均衡特征间的内在联系  39-40
    3.4.2 总量性失业的产生  40-43
4 我国开放经济中的宏观非均衡模型建立  43-55
  4.1 基本假设条件  43-45
    4.1.1 现实依据  43
    4.1.2 基本假设条件的确立  43-45
  4.2 出口性—进口性模型  45-55
    4.2.1 家庭行为  45-47
    4.2.2 出口部门厂商行为  47-52
    4.2.3 进口部门厂商行为  52-55
5 非均衡模型的一般分析  55-79
  5.1 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55-75
    5.1.1 工资—价格政策的经济效应  55-63
    5.1.2 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  63-68
    5.1.3 外贸政策的经济效应  68-75
  5.2 经济冲击的效应分析  75-79
    5.2.1 国内投资的下降  75-76
    5.2.2 国际价格上涨  76-78
    5.2.3 国际市场疲软  78-79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9-82
  6.1 研究结论  79-80
  6.2 政策建议  80-82
参考文献  82-86
在学研究成果  86-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中国直接投资老挝的动因和经济效应研究,F224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F832.6
  3. 青海省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F592.7
  4. 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F752
  5. 江西省宏观税负研究,F812.42
  6. 我国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效应及制度完善研究,F812.42
  7. 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F752.7
  8. 经济增长中的旅游业及其产业关联的量化研究,F224
  9. KCEJ包装技术创新管理研究,F273.1
  10. 奥运会对中国和韩国经济发展影响,F124;F131.26
  11. 外商对我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直接投资现状和经济效应研究,F426.6
  12. 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影响的研究,F127
  13. 宁波市产业结构演变及效应研究,F127
  14. 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政治经济效应研究,F823.1;F131
  15. 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C92-05
  16. 安徽省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F832.6
  17. 我国增值税转型的经济效应分析,F812.42
  18. 中国—挪威建立FTA的经济效应研究,F752.7
  19. 中国—澳大利亚建立FTA的经济效应研究,F752
  20.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63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