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

作 者: 周宁
导 师: 厉有名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消化内科
关键词: 肝纤维化模型 酒精性肝病 模型组 大鼠肝脏 肝细胞 细胞外基质分泌 肝功能失代偿 正常对照组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
分类号: R-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酒精相关性疾病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并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知其发病率、严重性和死亡率与饮酒量直接相关。由于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脏器,更易造成直接损害。酒精性肝病的范围较广,它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基质分泌和降解失平衡导致慢性、可逆性蓄积的结果,而肝硬化则意味着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因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而被认为是ALD病变的转折点,它对疾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其演变和逆转近年来倍受关注。关于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一般均限于描述性观察。本实验旨在深入研究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探索较为理想的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造模方法。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材料和方法 沼洁级SD大鼠33只(雄17只,雌16只),体重180-Z10g,随机分 为2组。模型组(n=27)按体重每晨给予56”(vol/vol)白酒7g八g灌 胃一砍。酒精剂量计算采用下列公式:酒精剂量(g)=白酒体积(ml)X 56% X 0.S(g/ml)。模型组大鼠又根据酒精灌胃时间的长短分为 4。、12w、 24w组,每组各9只。正常对照组(n=6)雌雄各半,予等量饮用水灌注。 各组大鼠实验期间均予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喂养,自由进食进水。模型组大 鼠分别于酒精灌胃4W、12w及24W末分批以股静脉采集血标本,后行放血 法处死,处死时距最后一次酒精灌胃时间为24h。血标本置于试管内,并 予编号,分离血清,以用于测定生化指标。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肝脏,并 称重,一部分以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用于常规及纤维化组织病理学观 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于第24W末处死,处理同上。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各组大鼠饲养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 毛发光泽度、食欲以及大小便情况等。 结果 一、动物表现:实验初期,模型组大鼠均出现流涎,体态呆板,嗜 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现象,约4-5小时可缓解。于酒精 灌食50天后,上述表现减轻,但大鼠毛发光泽度差,体重增长缓慢,多 数出现腹泻。正常组大鼠则毛发有光泽,体态活泼,食量及大便正常,无 嗜睡现象。 二、肉眼观察:正常大鼠肝脏被膜光滑,呈红褐色,质地中等。模 型组大鼠肝脏的色泽较正常肝脏暗淡,质地偏硬,相对重量均大于对照组。 4W、12w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相对较大,肝重比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具 3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随着酒精刺激时间的延长,大鼠肝重比有下降趋 势,24W模型组大鼠的肝相对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12w、24W 模型组分别有2只、3只鼠肝脏被膜与邻近器官有轻度粘连。 三、血清学检查: 1.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的降低在酒精灌胃初期尤为明显,这可能 与乙醛引起微管的急性损伤有关,微管的关键功能是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 分泌。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和代偿功能,血清蛋白很快得以恢复, 但长期酒精刺激的结果是肝功能失代偿,合成蛋白的能力降低,以白蛋白 的降低为明显。统计数据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明显。与人类不同的是,包 括正常对照组在内的大鼠,除少数血清白球比例>l外,其余白球比均小 于1,说明大鼠免疫细胞系统的功能相对较活跃,以B细胞产生球蛋白为 主。 2.血清酶学方面,模型组大鼠的AST、ALP均较正常组增高,且 早期即明显增高。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破坏,这些酶从坏死细胞逸出,被吸 收入血,致血液中的含量升高,但两者增高的程度与ALD g情并非成正比。 血清中ALT的含量则相对较稳定,各组间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四、镜下观察: 1.对照组HE标本可见正常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 列。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脂肪肝和肝细胞炎症同时存在,4W 模型组 以中重度炎症变化为主,12。、240模型组则脂肪变性更加明显。且 模型组大部分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样变性及气球样变性,以 肝包膜下的肝细胞为明显。轻者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淡染,有些肝细 胞内可见小?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2.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3.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4.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5.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6.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7.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8.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9. 大鼠肝再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5
  10. 早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87.1
  11. 小鼠再生肝抗GalN/LPS联合诱导急性肝损伤的UCP2作用研究,R575.3
  12.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3.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术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意义,R735.7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15. 姜黄素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16. 启东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变异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研究,R735.7
  17. MiRNA-148a→DNA甲基转移酶1→MiRNA-148a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意义,R735.7
  18. 肝细胞癌中SK4的表达和意义,R735.7
  19. HBV对卵圆细胞的作用及对P8的表达影响,R735.7
  20. 微小RNA-223及其标靶基因c-myc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R735.7
  21. 基底硬度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迁移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学研究方法 > 实验医学、医学实验 > 医用实验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