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产率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性分析

作 者: 李杰强
导 师: 杨仲山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信息技术投资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分类号: F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0年-2007年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不断增加,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信息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拉动经济的增长。然而,solow(1987)生产率悖论的提出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他发现,信息技术的提高,并没有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至少以索洛当时的数据的确是反映了这种情况。之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那么,生产率悖论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产率悖论的产生;既然生产率悖论是美国现象,那么生产率悖论是否存在于我国;我们在面对生产率悖论时又该如何应对,如此种种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主要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利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构建了生产率悖论研究指标,并基于这些指标构建了生产率悖论研究模型。本文利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各省市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的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构建了各省市信息技术投资指标、非信息技术劳动投入和非信息技术固定资本形成三个指标,以期对生产率悖论进行研究。同时,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各省市面板数据分析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三个计量模型,即经济增长模型、劳动投入模型和全要素模型,分别用来研究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信息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信息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2)构建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原型,经过一定的变型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分析了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可知:信息技术投资的增加不仅没有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即本部分通过经济增长模型验证了生产率悖论在我国的存在性。(3)构建劳动投入模型,研究了信息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劳动投入模型,分析了信息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技术投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这种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因此,本部分又从信息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再一次验证了我国生产率悖论的存在。(4)构建全要素模型,研究了信息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本文最后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分析了信息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最终得出:信息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投资并不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相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利用全要素模型再次验证了生产率悖论在我国的存在。本文借助stata11.0软件包,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信息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信息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三个角度验证了生产率悖论在我国的存在性。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讨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丰富我国信息产业的经济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做出贡献;并且有助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确切把握信息技术投资的总体状况,为保障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民间投资对信息技术投资树立正确的认识,引导我国信息产业快速稳健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第一章 引言  9-20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9-15
    1.1.1 选题背景  9-14
    1.1.2 选题意义  14-15
  1.2 关键概念的界定  15-17
    1.2.1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15
    1.2.2 生产率悖论  15-16
    1.2.3 面板数据模型的概念  16-17
  1.3 全文结构的安排  17-20
    1.3.1 论文研究框架  17-18
    1.3.2 论文结构安排  18-20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0-27
  2.1 国外文献综述  20-25
    2.1.1 支持生产率悖论存在的研究  20-22
    2.1.2 否定生产率悖论存在的研究  22-25
  2.2 国内文献综述  25-27
第三章 变量选取与模型说明  27-39
  3.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27-33
    3.1.1 信息技术投资指标的估算  27-29
    3.1.2 非信息技术劳动投入的估算  29
    3.1.3 非信息技术固定资本形成  29-31
    3.1.4 其他相关指标的计算  31-33
      3.1.4.1 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  31
      3.1.4.2 各省市劳动投入效率指标  31-32
      3.1.4.3 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32-33
  3.2 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33-36
    3.2.1 原始模型与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  34-35
    3.2.2 全要素模型的构建  35
    3.2.3 劳动投入模型的构建  35-36
  3.3 实证分析研究技术路线  36-39
第四章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9-50
  4.1 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9-42
  4.2 信息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2-44
  4.3 信息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44-47
  4.4 本章小结  47-50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0-55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0-52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52-53
  5.3 政策建议  53
  5.4 本文的主要困难点及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53-55
参考文献  55-59
后记  59-61

相似论文

  1.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2. 公共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F124;F224
  3. 中部地区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变化研究,F127
  4.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5.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F127;F224
  6.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F124
  7. 人力资本对青岛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127;F224
  8.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205;F127
  9.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10. 创业风险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F124;F224
  11. 对外贸易促进越南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133.3;F224
  12. 转型经济背景下土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24
  13.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F124;F224
  1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F124.7;F224
  15.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F124;F224
  16.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F426.4
  17. 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F832.4;F124
  18. 外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F124
  19. 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F832;F224
  20. 辽宁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对城乡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F123;F224
  21. 外商直接投资与辽宁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127;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