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居住郊区化趋势分析与研究

作 者: 段云鹏
导 师: 高文杰;纪江海;赵荣山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城市化 居住郊区化 动因 利弊 规划措施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0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居住郊区化是城市人口从市中心区迁向郊区居住的过程。从国际经验看,居住郊区化往往先于其他城市职能的郊区化,如工业、商业、服务业的郊区化以及办公的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1920年代开始产生的居住郊区化,主要是由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居住条件恶化后,一些有经济实力并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中产阶级率先迁向居住环境较好的郊区而引起的。根据周一星、宁越敏等的研究,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郊区化己初现端倪,进入90年代以后,郊区化特别是居住的郊区化趋热更加明显。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广州等大城市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进入了居住郊区化阶段。虽然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的改善、生活日益富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但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化水平等的不同,城市居住郊区化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均有一定差异。因此,对于我国特定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所处阶段下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但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随着地方政府权利的逐步增大,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城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作为郊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发生的动力机制、居住郊区化中居民迁居行为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有利于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城市的郊区化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著名学者对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具体到居住郊区化的研究还不多。西方居住郊区化的进程大致反映了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的一般特征,通过对西方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分析探讨我国居住郊区化产生的动力机制、居民迁居的一般行为,并对我国居住郊区化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引导我国居住郊区化的合理、健康发展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目录


1 引言  8-1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0-11
    1.2.1 研究目标  10
    1.2.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0-11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1-13
    1.3.1 研究方法  11-12
    1.3.2 技术路线  12-13
2 城市化居住郊区化的关系  13-17
  2.1 城市化  13-14
    2.1.1 我国的城市化现状  13-14
  2.2 郊区化  14-15
    2.2.1 我国郊区化的特殊性  14-15
  2.3 居住郊区化  15
    2.3.1 我国居住郊区化研究进程  15
  2.4 逆城市化  15-17
3 国内外居住郊区化现象概述  17-23
  3.1 美国居住郊区化的发展过程及经验  17-19
    3.1.1 美国居住郊区化的发展过程  17-18
    3.1.2 美国郊区化经验借鉴  18-19
  3.2 我国居住郊区化现状  19-22
    3.2.1 我国居住郊区化现状  19-20
    3.2.2 目前我国郊区住宅建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20-21
    3.2.3 我国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22
  3.3 中外居住郊区化对比  22-23
4 促进与限制因素分析  23-27
  4.1 促进因素分析  23-25
    4.1.1 经济发展是居住郊区化的根本动力  23
    4.1.2 土地有偿使用和房改的推动  23-24
    4.1.3 环境因素促进了居住郊区化  24
    4.1.4 汽车对居住郊区化的推动  24
    4.1.5 数字化信息对居住郊区发展的推动  24-25
  4.2 限制因素分析  25-27
    4.2.1 规划管理落后  25
    4.2.2 贫瘠的土地资源的限制  25
    4.2.3 户籍改革给居住郊区化带来的挑战  25-27
5 利弊分析  27-32
  5.1 利益分析  27-29
    5.1.1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27
    5.1.2 缓解市中心人口集中的压力  27-28
    5.1.3 繁荣城市经济  28
    5.1.4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28
    5.1.5 促进古城保护  28-29
  5.2 弊端分析  29-32
    5.2.1 交通压力  29-30
    5.2.2 耕地被蚕食  30
    5.2.3 生态环境破坏  30-31
    5.2.4 贫富分化开始显现  31-32
6 实例分析  32-36
  6.1 北京回龙观居住区  32-34
  6.2 北京天通苑小区  34-36
7 规划措施与建议  36-45
  7.1 做好规划  36-39
    7.1.1 大力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36
    7.1.2 居住郊区化开发模式  36-38
    7.1.3 构建混合居住模式  38-39
  7.2 交通组织方式  39-41
    7.2.1 城市交通建设  39
    7.2.2 我国城市交通的特征  39-40
    7.2.3 交通对策建议  40-41
  7.3 基础配套设施  41
  7.4 生态环境保护  41-42
    7.4.1 构建生态空间网络  42
    7.4.2 生态可持续发展  42
  7.5 住宅类型设计原则  42-43
  7.6 居住区管理建议  43-44
    7.6.1 建立相应的管理准则  43
    7.6.2 公众参与建设理想家园  43-44
  7.7 郊区土地开发建议  44-45
    7.7.1 加强城郊土地的管理  44-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9-50
作者简历  50-51
致谢  51-55

相似论文

  1.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4.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5. 群体性事件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630
  6.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K313.4
  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安置问题研究,D630
  8. 成本动因的选择与合并研究,F224
  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研究,F301
  10. 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P467
  11. 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补偿模式及其改革的探析,F301
  12. 火电厂的价值链分析研究,TM621
  13. 中国直接投资老挝的动因和经济效应研究,F224
  14. 城市化视角的东乡族流迁人口宗教生活考察,B968
  15. 产业升级背景下东莞小城镇空间发展对策研究,TU984.113
  16. 沈阳市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研究,G526
  17. 旅游业发展对张家界市城市化的影响研究,F299.27
  18. 作业成本法在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F426.31
  19.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交互作用研究,F299.2;F224
  20. 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F299.2;F206
  21. 农民城市化视角下的江苏省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F299.2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