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的研究

作 者: 杨坤
导 师: 丁霄霖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微胶囊包埋 微胶囊化效率 微胶囊化产率
分类号: TS20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70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如何更好的利用番茄红素便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番茄红素的性质很不稳定,而且是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中不能够溶解,因此很难均匀地添加到食品、化妆品、药品的水溶性产品中去。番茄红素的不稳定性和水不溶性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本论文以制备稳定性和水溶性好的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为目标,进行研究。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了番茄红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与2-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象,从而提高了番茄红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壁材特性是影响微胶囊化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壁材作了研究。用二次响应面实验进行了条件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各参数对包埋效果和水溶性影响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麦芽糊精和变性淀粉、阿拉伯胶和变性淀粉都可以作为复合壁材对番茄红素进行包埋,都能得到包埋效果好且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微胶囊化产品。对微胶囊化工艺(乳化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定了最佳的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均质可以有效地细化和分散芯材及乳化液,本文不仅研究了均质压力对番茄红素粒径分布的影响而且考察了均质压力对乳化液液滴大小及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芯材粒径分布和乳化液液滴大小,确定了均质芯材和乳化液的最佳均质压力。研究了微胶囊化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进行了水分、密度、粒度、溶解度等理化性质的测定。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微胶囊产品的外观形态好,大小相对均匀,囊壁的完好率高。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储藏稳定性实验,与同等浓度的番茄红素浓缩物相比,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的稳定性被大大提高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8
第一章 绪论  8-14
  1.1 番茄红素  8-10
    1.1.1 番茄红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8
    1.1.2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8-10
  1.2 番茄红素研究现状及立题背景  10-11
    1.2.1 研究现状  10
    1.2.2 立题背景  10-11
  1.3 微胶囊技术  11-13
    1.3.1 微胶囊化壁材的选取  11-12
    1.3.2 微胶囊稳定乳化液的制备  12
    1.3.3 微胶囊化包埋效果的评价  12-13
  1.4 研究内容  13-14
第二章 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番茄红素的探讨  14-21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4-15
    2.1.1 实验材料  14
    2.1.2 主要设备  14-15
  2.2 实验方法  15-16
    2.2.1 包合物的制备  15
    2.2.2 包合前后番茄红素的变化  15
    2.2.3 包合物的验证方法介绍  15
    2.2.4 包合效率的评价  15
    2.2.5 包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15
    2.2.6 包合物饱和溶液中番茄红素浓度的测定  15-16
  2.3 结果与讨论  16-20
    2.3.1 包合物的工艺流程  16
    2.3.2 包合物中番茄红素的验证结果  16-17
    2.3.3 包合物的验证  17-19
      2.3.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7
      2.3.3.2 显微鉴定  17-18
      2.3.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18-19
    2.3.4 包合效率的评价  19
    2.3.5 番茄红素稳定性  19-20
    2.3.6 番茄红素的溶解度  20
  2.4 本章小结  20-21
第三章 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番茄红素壁材的选取  21-31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22
    3.1.1 实验材料  21
    3.1.2 主要设备  21-22
  3.2 实验方法  22
    3.2.1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番茄红素工艺流程  22
    3.2.2 番茄红素浓缩物含量的测定  22
    3.2.3 石油醚对壁材的影响  22
    3.2.4 微胶囊化产品的效果评价  22
    3.2.5 微胶囊产品溶解度的测定  22
  3.3 结果与讨论  22-30
    3.3.1 石油醚对壁材的影响  22-23
    3.3.2 以麦芽糊精和变性淀粉复合作为壁材的微胶囊条件优化  23-28
    3.3.3 以阿拉伯胶和变性淀粉复合作为壁材的微胶囊条件优化  28-30
    3.3.4 两种包埋壁材的比较  30
  3.4 本章小结  30-31
第四章 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番茄红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31-42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32
    4.1.1 实验材料  31
    4.1.2 主要设备  31-32
  4.2 实验方法  32
    4.2.1 粘度的测定  32
    4.2.2 心材粒径的测定  32
    4.2.3 乳化液液滴大小的的测定  32
    4.2.4 均质工艺参数的确定  32
    4.2.5 乳化液稳定性性能评价  32
    4.2.6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确定  32
  4.3 结果与讨论  32-41
    4.3.1 乳化剂种类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  32-33
    4.3.2 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埋的影响  33
    4.3.3 均质压力对番茄红素粒径的影响  33-35
    4.3.4 均质压力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35
    4.3.5 均质压力对乳化液液滴大小的影响  35-36
    4.3.6 均质压力对微胶囊化包埋效果的影响  36-37
    4.3.7 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37-39
    4.3.8 进料温度的确定  39
    4.3.9 喷雾干燥条件的正交实验优化  39-41
  4.4 本章小结  41-42
第五章 微胶囊化产品理化性质及储藏稳定性研究  42-48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
    5.1.1 实验材料  42
    5.1.2 主要设备  42
  5.2 实验方法  42-43
    5.2.1 微胶囊化产品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42
    5.2.2 微胶囊化产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42
    5.2.3 微胶囊化产品密度的测定  42
    5.2.4 微胶囊化产品溶解度的测定  42
    5.2.5 微胶囊化产品粒径的测定  42-43
    5.2.6 微胶囊化产品外形结构观察  43
    5.2.7 微胶囊化产品的热力学分析  43
    5.2.8 微胶囊化产品的稳定性实验  43
  5.3 结果与讨论  43-47
    5.3.1 微胶囊化产品的理化性质  43
    5.3.2 微胶囊化产品的超微结构观察  43-45
    5.3.3 产品粒度分布  45-46
    5.3.4 微胶囊化产品的热力学分析  46
    5.3.5 微胶囊化产品稳定性实验  46-47
    5.3.6 微胶囊化产品与番茄红素浓缩物稳定性比较  47
  5.4 本章小结  47-48
主要结论  48-49
致谢  49-50
参考文献  50-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5

相似论文

  1.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TQ611
  2. 高纯度番茄红素的制备,TQ914.1
  3. 番茄红素异构化及立体异构体分离方法研究,O629
  4. 小麦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1)的克隆与原核表达,S512.1
  5. 复方红素软胶囊的研制,R283
  6. 紫草素等提取物对体外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R285
  7. 番茄红素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R285.5
  8. 不同倍性西瓜组织解剖结构及胞内番茄红素分布的研究,S651
  9.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和肝脏保护作用研究,R285.5
  10. 10%花生四烯酸微胶囊制备,TQ645
  11. 可控制释放微胶囊的制备和释放性能研究,TS201.1
  12. 安息茴香油超临界CO_2萃取及微胶囊包埋技术研究,TS251
  13. 三种天然植物化学物的抗诱变性研究,Q946
  14. 磷脂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TQ265.1
  15. 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初步研究,S667.3
  16.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TS264.4
  17. 番茄红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多糖类大分子的相互作用,O636
  18. 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cyb)功能的初步验证和分析,S666.4
  19. 西瓜番茄红素、瓜氨酸、Vc及糖等成分的研究,S651
  20. 种母鸡日粮中添加类胡萝卜素对雏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S831.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食品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