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藻毒素与三种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极谱和酶抑制法分析

作 者: 刘斌
导 师: 周培疆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RR 有毒有机污染物 极谱法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 酶法分析
分类号: X5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选择微囊藻毒素-RR和联苯胺、五氯酚、2,4-二硝基苯酚等几种环境污染物,研究了它们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研究了它们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CIAP)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并基于这种抑制作用建立了它们的酶抑制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 (1)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RR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测定法及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建立了微囊藻毒素-RR的碱性磷酸酶抑制分析法。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RR在Ni2+-硼砂底液中于-1.55v产生二阶导数极谱波,微囊藻毒素-RR浓度在1.50~8.00mg/L范围内时,浓度与极谱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0.07mg/L,回收率高。微囊藻毒素-RR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属于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当微囊藻毒素-RR浓度在0.1~7.0mg/L范围内时,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与微囊藻毒素-RR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mg/L。 (2) 研究了五氯酚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测定法及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建立了五氯酚的碱性磷酸酶抑制分析法。结果表明,五氯酚在乙醇-硼砂底液中于-0.52v产生二阶导数极谱波,五氯酚浓度在1.50×10-3~3.00×10-5mol/L范围内时,浓度与极谱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1.00×10-6mol/L,回收率较高。五氯酚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属于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当五氯酚浓度在2.5×10-4~3.0×10-3mol/L范围内时,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与五氯酚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10-4mol/L。 (3) 研究了2,4-二硝基苯酚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测定法及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建立了2,4-二硝基苯酚的碱性磷酸酶抑制分析法。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在乙二胺-氯化铵底液中于-0.41v产生二阶导数极谱波,2,4-二硝基苯酚浓度在1.00×10-7~3.00×10-4mol/L范围内时,浓度与极谱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8.00×10-8mol/L,回收率较高。2,4-二硝基苯酚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属于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当2,4-二硝基苯酚浓度在0.2~1.5mg/L范围内时,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与2,4-二硝基苯酚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7mg/L。 (4) 研究了联苯胺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测定法及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建立了联苯胺的碱性磷酸酶抑制分析法。结果表明,联苯胺在盐酸-甲醛底液中于-0.66v产生二阶导数极谱波,联苯胺浓度在3.00×10-7~1.00×10-5mol/L范围内时,浓度与极谱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8.00×10-8mol/L,回收率较高。联苯胺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属于竞争性可逆抑制。当联苯胺浓度在5.0×10-8~7.0×10-7mol/L范围内时,它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与联苯胺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8mol/L。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11
第一章 前言  11-27
  1 环境中藻毒素及有毒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  11-18
    1.1 藻毒素污染现状  11-14
    1.2 有毒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  14-18
  2 藻毒素与有毒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8-20
    2.1 藻毒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8-19
    2.2 有毒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9-20
  3 极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
  4 酶法分析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2-25
  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25-27
第二章 藻毒素的极谱与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27-40
  1 藻毒素的极谱法分析  27-32
    1.1 实验部分  27-28
      1.1.1 仪器  27
      1.1.2 试剂  27
      1.1.3 方法  27-28
    1.2 结果与讨论  28-31
      1.2.1 底液的选择  28
      1.2.2 镍离子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28-29
      1.2.3 硼砂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29
      1.2.4 工作曲线与线性范围  29
      1.2.5 体系稳定性和方法精密度  29
      1.2.6 干扰实验  29
      1.2.7 极谱电流性质研究  29-31
      1.2.8 实际应用  31
    1.3 结论  31-32
  2 藻毒素的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32-40
    2.1 实验部分  32-34
      2.1.1 仪器  32
      2.1.2 试剂  32-33
      2.1.3 测定方法  33-34
    2.2 结果与讨论  34-39
      2.2.1 酶反应进程及初速度测定  34
      2.2.2 微囊藻毒素-RR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  34-35
      2.2.3 微囊藻毒素-RR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抑制作用的类型  35-37
      2.2.4 酶抑制法测定藻毒素  37-39
    2.3 结论  39-40
第三章 五氯酚的极谱与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40-51
  1 五氯酚的极谱法分析  40-44
    1.1 实验部分  40
      1.1.1 仪器  40
      1.1.2 试剂  40
      1.1.3 方法  40
    1.2 结果与讨论  40-44
      1.2.1 底液的选择  40-41
      1.2.2 乙醇浓度对五氯酚测定的影响  41
      1.2.3 硼砂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41
      1.2.4 pH对测定的影响  41
      1.2.5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41-42
      1.2.6 体系稳定性和方法精密度  42
      1.2.7 干扰实验  42
      1.2.8 极谱电流性质研究  42-43
      1.2.9 实际应用  43-44
    1.3 结论  44
  2 五氯酚的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44-51
    2.1 实验部分  44-45
      2.1.1 仪器  44
      2.1.2 试剂  44-45
      2.1.3 测定方法  45
    2.2 结果与讨论  45-50
      2.2.1 五氯酚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  45
      2.2.2 五氯酚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抑制作用的类型  45-48
      2.2.3 酶抑制法测定五氯酚  48-50
    2.3 结论  50-51
第四章 2,4-二硝基苯酚的极谱法与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51-62
  1 2,4-二硝基苯酚的极谱法测定  51-55
    1.1 实验部分  51
      1.1.1 仪器  51
      1.1.2 试剂  51
      1.1.3 方法  51
    1.2 结果与讨论  51-54
      1.2.1 底液的选择  51-52
      1.2.2 乙二胺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52
      1.2.3 氯化铵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52
      1.2.4 pH对测定的影响  52
      1.2.5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52
      1.2.6 体系稳定性和方法精密度  52-53
      1.2.7 干扰实验  53
      1.2.8 极谱电流性质研究  53-54
      1.2.9 实际应用  54
    1.3 结论  54-55
  2 2,4-二硝基苯酚的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55-62
    2.1 实验部分  55-56
      2.1.1 仪器  55
      2.1.2 试剂  55-56
      2.1.3 测定方法  56
    2.2 结果与讨论  56-61
      2.2.1 2,4-二硝基苯酚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  56-57
      2.2.2 2,4-二硝基苯酚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抑制作用的类型  57-59
      2.2.3 酶抑制法测定联苯胺  59-61
    2.4 结论  61-62
第五章 联苯胺的极谱与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62-74
  1 联苯胺的极谱法分析  62-66
    1.1 实验部分  62
      1.1.1 仪器  62
      1.1.2 试剂  62
      1.1.3 方法  62
    1.2 结果与讨论  62-66
      1.2.1 底液的选择  62-63
      1.2.2 盐酸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63
      1.2.3 甲醛浓度对测定的影响  63
      1.2.4 pH对测定的影响  63
      1.2.5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63-64
      1.2.6 体系稳定性和方法精密度  64
      1.2.7 干扰实验  64
      1.2.8 极谱电流性质研究  64-65
      1.2.9 实际应用  65-66
    1.3 结论  66
  2 联苯胺的酶抑制法分析及机理研究  66-73
    2.1 实验部分  66-67
      2.1.1 仪器  66
      2.1.2 试剂  66-67
      2.1.3 测定方法  67
    2.2 结果与讨论  67-72
      2.2.1 联苯胺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  67-68
      2.2.2 联苯胺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抑制作用的类型  68-70
      2.2.3 酶抑制法测定联苯胺  70-72
    2.3 结论  72-73
  3 小结  73-74
参考文献  74-83
致谢  83-84
附录  84

相似论文

  1. 转铁蛋白与重金属离子Cd~(2+)、Zn~(2+)结合反应的方波极谱法研究,Q51
  2. 氨—氯化铵炼锌工艺生产控制快速分析方法研究,TF813
  3. 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Q51
  4. 混凝—活性炭吸附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X703
  5. 天津市典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X820
  6. 湿法炼锌净液钴离子浓度在线检测及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TF813
  7. 北京饮用水源水及处理流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致突变性及目标成分分析研究,TU991
  8. 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脱附的研究,X53
  9. 磷酸化酶的分离及葡萄糖-1-磷酸的酶法合成,O629
  10. 演化算法在吸收光谱及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O651
  11. 呋喃丹等农药的电化学分析及甲磺隆等农药的毛细管电泳分析,TQ450.7
  12. SPE-MEKC测定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和杀扑磷、氟苯尼考的电化学分析,S481.8
  13. 有机染料与蛋白质、壳聚糖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和应用,O657.1
  14. 吡咯喹啉醌生物合成相关研究,R91
  15. 铀试剂形成树脂分离富集极谱测试地质样品中贵金属Au、Ru、Pd、Pt、Rh的研究,P575
  16. 农药残留检测用植物酯酶的筛选与固定化研究,S481.8
  17. 海藻糖的发酵制备和保护机理的研究,TQ929
  18. 血红蛋白在过硫酸钾、铜离子存在下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R446.1
  19. 血红素蛋白质、血红素及原卟啉IX的电化学行为研究,R446.1
  20. 微波辐射条件下吡啶-2,6-二甲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TQ253.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一般性问题 > 污染分析与测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