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翻折领的二维参数至三维效果图可视化转换技术研究

作 者: 田玉玲
导 师: 张祖芳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
关键词: 翻折领 三维效果图 MATLAB 二维参数 数学模型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维立体造型,为翻折领二维到三维转换的可视化提供条件和依据。5、本文使用数学建模工具matlab实现了数学模型转换的可视化,并采用matlab的GUI人机交互设计了翻折领二维参数三维效果图显示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只要输入参数范围内任意的二维参数就能获得对应翻折领三维效果图。6、本文通过对实验进行检验,将检验样衣的测量数据与对应参数下的模型数据对比、分析,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的准确、可行。然后通过可视化系统展示了检验样衣的三维效果图,验证了可视化系统的有效。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推广和展望。本课题的创新性在于以服装与数字化相结合为立足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至三维转换方法,在研究中自制了实验测量工具,保证了实验数据的相对准确,具有创新性。本文实现了翻折领的数字化描述和二维至三维效果图转换的可视化系统,其研究成果有效、正确、可行,对服装二维到三维转换的研究作出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2
  1.1 引言  11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2
  1.3 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  12-16
    1.3.1 二维服装CAD研究的现状  12-13
    1.3.2 三维服装CAD研究的现状  13-15
    1.3.3 衣领的研究现状  15-16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6-20
    1.4.1 研究的内容  16-17
    1.4.2 研究的意义  17-18
    1.4.3 本文的创新点及相关技术  18-20
  1.5 本章小结  20-22
2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2-26
  2.1 课题研究的思路  22-24
    2.1.1 转换思想  22-23
    2.1.2 转换方法  23-24
  2.2 转换的技术路线  24-25
  2.3 本章小结  25-26
3 基础理论研究  26-35
  3.1 人体形态特征研究  26-28
    3.1.1 人体颈部特征分析  26-27
    3.1.2 人体上身形态分析  27-28
  3.2 翻折领立体造型研究  28-31
    3.2.1 衣领的分类  28-29
    3.2.2 翻折领立体造型的分析  29-30
    3.2.3 翻折领的立体形态的影响因素  30-31
  3.3 基于参数的翻折领结构设计  31-34
    3.3.1 松度及其表示方法  31-32
    3.3.2 基于参数的翻折领结构设计  32-34
  3.4 本章小结  34-35
4 翻折领的实验样衣的确定和制作  35-47
  4.1 实验的目的与内容  35-37
    4.1.1 实验的目的  35
    4.1.2 实验的方法  35-36
    4.1.3 实验的内容  36-37
  4.2 实验翻折领的结构设计和测量辅助线的设定  37-38
    4.2.1 样衣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37
    4.2.2 实验翻折领样衣各部位结构尺寸的确定  37
    4.2.3 着装测量实验的辅助线的设定  37-38
    4.2.4 样衣的结构设计  38
  4.3 实验翻折领参数范围的确定  38-43
    4.3.1 实验准备  39
    4.3.2 实验的实施  39-42
    4.3.3 实验小结  42-43
  4.4 实验翻折领的制作  43-46
    4.4.1 翻折领结构因素的处理  43
    4.4.2 翻折领结构因素的配伍  43-44
    4.4.3 实验样衣的样板制作  44-45
    4.4.4 实验样衣的缝制  45
    4.4.5 实验样衣的成衣效果分析  45-46
  4.5 本章小结  46-47
5 翻折领着装实验和数据分析  47-62
  5.1 实验工具及仪器  47-51
    5.1.1 角度计测仪  48-49
    5.1.2 截面测量仪  49-51
    5.1.3 实验需要的其它工具  51
  5.2 着装实验的实施  51-54
    5.2.1 标准人台的测量  51-52
    5.2.2 翻折领造型立体截面测量  52-54
  5.3 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54-61
    5.3.1 实验数据  54-55
    5.3.2 实验数据分析  55-61
  5.4 本章小结  61-62
6 翻折领二维至三维效果图转换的数学模型  62-79
  6.1 数学模型的内容  62-63
    6.1.1 数学模型简介  62
    6.1.2 数学模型的内容  62-63
  6.2 数学模型一——翻折领二维转三维模型  63-75
    6.2.1 翻折领三维造型的模型抽象与建模条件  64-65
    6.2.2 领围线的和立体造型截面三角形顶点的三维表达  65-71
    6.2.3 翻折领造型曲线的插值和拟合——空间点集的数据建模  71-75
  6.3 数学模型二——二维曲面插值模型  75-77
  6.4 本章小结  77-79
7 基于MATLAB的翻折领三维效果图可视化研究  79-96
  7.1 数学模型实现工具的介绍  79-81
    7.1.1 MATLAB的简介  80
    7.1.2 MATLAB的优势和特点  80-81
    7.1.3 M函数与M文件  81
  7.2 MATLAB的曲线插值和拟合函数  81-85
    7.2.1 MATLAB的三次样条曲线插值  81-83
    7.2.2 MATLAB的曲线拟合  83-84
    7.2.3 MATLAB的二维曲面插值函数  84-85
  7.3 MATLAB的数学模型实现的程序设计  85-88
    7.3.1 基于MATLAB数学模型的实现过程  86
    7.3.2 MATLAB程序实现的效果示例  86-88
  7.4 基于MATLAB的翻折领三维效果图的显示研究  88-94
    7.4.1 功能设计  88-90
    7.4.2 主界面的设计  90-92
    7.4.3 系统使用介绍  92-94
  7.5 本章小结  94-96
8 翻折领数学模型的检验与推广  96-106
  8.1 数学模型的检验  96-102
    8.1.1 检验的思路  96-97
    8.1.2 检验的实施  97-102
    8.1.3 小结  102
  8.2 模型的推广  102-105
    8.2.1 建立翻折领模型系统  103-104
    8.2.2 建立其它领型模型  104-105
  8.3 本章小结  105-106
9 本课题的结论与展望  106-112
  9.1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106-110
  9.2 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工作展望  110-112
    9.2.1 存在的不足  110
    9.2.2 工作展望  110-112
参考文献  112-116
附录1 二维参数范围确定实验  116-117
附录2 翻折领实验样衣展示  117-119
附录3 人台测量  119-120
附录4 着装实验测量数据  120-124
附录5 MATLAB部分程序  124-13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32-133
致谢  133

相似论文

  1.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2. 数字图像处理在集装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TP274.4
  3.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4. 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管法安装分析,TE973
  5.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可靠性测试的研究与应用,TP311.53
  6. 行星驱动式深松机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S222
  7. 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X937
  8. 矿用电动机软起动器实验装置设计,TM343.2
  9. 雷击杆塔冲击阻抗及过电压的计算方法研究,TM863
  10. 某集团公司西部地区成品油一次配送优化系统应用研究,F426.22
  1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广告媒体组合策略研究,F713.8
  12.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山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O224
  13. SAR干涉像对优化选取方法研究,P225.2
  14. 深水软管滚筒驱动装置结构及液压系统的研究,TE973
  15. 肩离断多自由度机器人型假肢的设计与仿真,TP242
  16. 工业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7. 供应链环境下的同层次制造商之间信息共享问题研究,F406;F224.32
  18. 中厚板加热炉计算机过程控制研究,TG307
  19. 坯料半固态感应加热温度场模拟及探讨,TG249.9
  20. 基于MATLAB仿真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研究,TP317.4
  21. 权函数神经网络的MATLAB实现,TP31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