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及证舌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高昂
导 师: 李灿东
学 校: 福建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诊断学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机 更年期综合征/病理学 肾虚/病理学 肝气郁结/病理学 舌诊客观化
分类号: R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了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候规律和肾虚及肝郁病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医生殖生理病理理论,为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施治提供基础研究和新思路。 研究背景部分对女性中医生殖的生理病理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了发掘和整理。认为,女性生殖虽以肾为主导,但与肝亦有密切关系。肝藏血,主疏泄,肝与女子天癸、冲任、月经、胎产、泌乳等生殖繁育子代的功能联系相当紧密。病理上肾虚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而肝郁为本病病因病理的基本环节,是本病的病理基础之一。同时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病理机制。 临床研究部分选择61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作为观察对象,19例健康同龄妇女作为对照。采用肾虚积分、肾虚分级;肝郁积分、肝郁分级;舌象、舌下络脉、舌苔脱落细胞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等为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1.本研究采用“证素辨证”方法,以各症状辨证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证型。研究结果以阴虚阳亢型组和肝郁气滞型组最为多见。 2.结合本病各证型肾虚积分及肾虚分级情况看,各证型患者都存在着较严重的肾虚病理,说明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有的病理变化,与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其本在肾的观点相符。本病患者的肝郁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证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病理变化,说明肝郁是本病病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并且肝郁积分以肝郁气滞证组最高,与辨证结果一致,说明辨证要素积分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临床证候的病理变化和轻重。 3.该病患者舌质舌苔变化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证型的病理生理特征,并且各证型患者舌下络脉变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型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证型都存在“瘀”这一病理变化,在本次辨证积分中“瘀”虽未构成独立证候,但对本病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 4.不同证型舌质、舌苔组中MI、Mv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尤以紫暗舌及厚苔、剥苔最为明显,说明MI、MV变化所反映的上皮细胞成熟趋势不仅与舌苔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IN CHINESE  3-5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 ENGLISH  5-8
正文 TEXT  8-32
  前言 INTRODUCTION  8
  理论研究部分  8-19
  临床研究部分  19-32
    对象与方法 CASE AND METHODS  19-20
    研究方法  20-22
    结果 RESULT  22-28
    讨论 DISCUSSION  28-32
全文小结 CONCLUSION  32-3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34-36
附录 APPENDICES  36-41

相似论文

  1. 舌诊客观化中若干图像分析技术研究,TP391.41
  2. 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研究,R241
  3. 中医舌诊中若干图像分析关键技术的研究,TP399
  4. 基于图像分析的中医舌象分割与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5. 舌诊客观化研究中舌象图片采集方法与应用的探讨,R241.24
  6. 舌体湿分含量测量仪的研究与设计,TH787
  7. 舌象图像生成客观干预方法与在脾胃湿热证的运用研究,R256.3
  8. 高血压病舌诊定量诊断与中医证型的研究,R259
  9. 中医舌象分析仪的实用化研究,TH772
  10. 中医舌诊中舌色、苔色自动分类的研究,R241.25
  11. 数码舌象图像撷取的变因控制及其在脾胃虚实病证的运用观察,R256
  12. 肝郁证模型大鼠蓝斑和肾上腺髓质TH、c-fos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R241
  13. 中医症状单元减轻的判定依据研究,R241
  14. 中医症状单元的定义研究,R241
  15. 基于光谱法的中医舌诊客观化,R241
  16. 基于中医理论的多路脉诊系统研制,R241.1
  17. 基于方证的症状与证素关系的量化分析研究,R241
  18.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中医舌象诊断系统的研究,R241
  19. 脾阴虚证大鼠胃动素、胃蛋白酶、水通道蛋白4及蛋白质组学改变的实验研究,R241
  20. 症状单元对应的正常生命现象研究,R241
  21. 裂纹舌的特征及其与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R2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中医诊断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