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然湿地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作 者: 张利兰
导 师: 杨清香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 湿地 DGGE QPCR
分类号: X1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湿地在地球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独特的水体特征和水文条件决定了其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山东黄河三角洲和河北白洋淀三个不同类型的湿地水体采样,真空过滤收集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它们的微生物分布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湿地在氨氮、总N、总P、水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培养计数结果显示白洋淀湿地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最高,黄河故道最低,各样品均是细菌占有绝对优势。2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DGGE、克隆测序对不同淡水湿地水体中的细菌多样性分析得出,黄河三角洲的多样性最高,黄河故道最低。通过对DGGE图谱的相似性分析得出黄河三角洲和白洋淀地区各样品间相似性高于黄河故道。采用T-RFLP对样品的多样性比较得出和DGGE类似的结果。将DGGE所有的亮带及特征带切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三个湿地细菌广泛分布在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 8.6%)、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2.8%)、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17.1%)、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31.4%)、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8.6%)、蓝细菌纲(Cyanobacteria 2.8%)、芽孢杆菌纲(Bacilli 11.4%)、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 5.7%)、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 8.6%)九个纲中。三个湿地共有种属为Gammaproteobacteria,Bacilli,Actinobacteria,大部分的优势菌位于Gammaproteobacteria。3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湿地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对DGGE图谱的相似性分析,得出和细菌相似的结果。三个湿地真菌主要分布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16.2%),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 5.4%),接合菌纲(Zygomycetes 2.7%)和绣菌纲(Urediniomycetes 21.6%),三个湿地共有类群为Urediniomycetes,但分布在其不同的种属。由于引物的非特异扩增,出现了大量的非真菌的真核生物,需要进一步优化引物序列。本实验室未检测到古菌的种属。4细菌和真菌群落分析结果显示,湿地类型、地理位置、水质特征决定了三个湿地不同的水环境,他们共同影响了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5对不同湿地氮循环相关基因的初步定量研究,发现功能基因的含量与N含量成正相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2.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3. 闽江河口芦苇地上不同构件枯落物分解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S154.4
  4.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5.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6.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7.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8. 用于净化城市河涌污染水体的小型岸基构造湿地技术研究,X703
  9.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0.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1. 闽江口鳝鱼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芦苇湿地土壤碳库特征比较,S451
  12. 循环流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废水及沸石再生的研究,X713
  13. 强化复氧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X703
  14.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5.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16. 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X37
  17.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18. 基于GIS技术的白鹭生境选择研究,Q958.1
  19. 基于鸟类群落特征的亚热带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X171.4
  20. 金川泥炭湿地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分布及性状特征研究,X17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