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谢泼德笔下的家庭悲剧

作 者: 张春捷
导 师: 白劲鹏
学 校: 黑龙江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谢泼德 家庭三部曲 家庭悲剧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久以来美国剧作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家庭的分崩离析,家庭剧也一直是美国戏剧舞台上的一个基本题材,但少有剧作家能像谢泼德一样将家庭关系剖析得如此深刻。谢泼德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陆续写成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三部剧作:《饥饿阶级的诅咒》(1976),《被埋葬的孩子》(1978)和《真正的西部》(1980),称为“家庭三部曲”。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谢泼德的家庭悲剧加以分析,即家庭悲剧的起源,主题以及现实主义特征。第一部分对谢泼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及其家庭背景进行介绍。第二部分通过对谢泼德的两部早期家庭悲剧(《岩石花园》和《圣灵》)的分析,阐释了其家庭三部曲的创作源泉。最后,通过对谢泼德家庭悲剧连贯的情节编排,诗意的戏剧独自及会话的分析,总结出谢泼德笔下的家庭悲剧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与自身矛盾和周围环境的抗争,并由此寻求一种和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英文摘要  3-12
绪言  12-14
第1章 谢泼德的生平与创作  14-21
  1.1 对创作起深远影响的家庭背景  14-17
  1.2 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17-18
  1.3 创作方式的转变:从实验戏剧向现实戏剧的过渡  18-21
第2章 谢泼德的早期家庭剧—“家庭三部曲”灵感起源  21-28
  2.1 《岩石花园》—父子间的隔阂与代沟  21-24
  2.2 《圣灵》—父子间的冲突与对峙  24-26
  2.3 早期家庭剧特征—家庭框架之下的个体探索  26-28
第3章 谢泼德“家庭三部曲”的独特之处与创新  28-64
  3.1 概述:“家庭三部曲”在谢泼德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8-31
  3.2 “家庭三部曲”的主题思想  31-33
  3.3 “家庭三部曲”的情节编排  33-39
  3.4 “家庭三部曲”的戏剧独白与人物对话  39-50
  3.5 现实主义特征  50-57
    3.5.1 现实主义的创作背景  50-52
    3.5.2 戏剧场景的设计  52-55
    3.5.3 象征手法的运用  55-57
  3.6 “家庭三部曲”中蕴涵的谢泼德个人特色  57-64
结语  64-66
参考文献  66-69
致谢  69-70
独创性声明  70

相似论文

  1. 《热爱孩子的男人》的伦理解读,I611
  2. 佳肴的隐喻——论李安电影中的饮食策略,J905.2
  3. 尤金·奥尼尔悲剧意识探源,I712.073
  4. 论谢泼德戏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嬗变,I712.073
  5. 人类生存悖论中的僭越主题,I712.073
  6. 伍慧明作品《骨》中的家庭悲剧及其根源探析,I712.074
  7. 萨姆·谢泼德家庭剧之心理分析——浅析《饥饿阶级的诅咒》与《被埋葬的孩子》,I712.073
  8. 先锋派戏剧的传统回归——试析山姆·谢泼德的剧作及其艺术特征,I106.3
  9. “家庭三部曲”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内涵,J905
  10. 从荒诞到现实,I712.073
  11. 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I712
  12. 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I712.073
  13. 《欲望号街车》的伦理学解读,I712.073
  14. 《欲望号街车》的异化研究,I712.073
  15. 戏仿视角下的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I712.073
  16. 从人际意义的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的人物性格,I712.073
  17. 尤金·奥尼尔悲剧意识探源,I712.073
  18. 论谢泼德戏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嬗变,I712.073
  19. 人类生存悖论中的僭越主题,I712.073
  20. 萨姆·谢泼德家庭剧之心理分析——浅析《饥饿阶级的诅咒》与《被埋葬的孩子》,I712.07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