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

作 者: 贾艳杰
导 师: 佐斌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自我增强 内群体偏向 自我增强偏差 自尊
分类号: B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1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我增强描述一种过度积极的自我知觉,对于它的具体概念及测量,研究者并未达成共识,社会比较取向和自我洞察取向对自我增强的测量都混淆了与自我增强偏差无关的成分,而新的研究取向——人际取向从全面的人际知觉中得到更为精确的自我增强偏差。内群体偏向描述一种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积极偏向。以往研究发现,自尊是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共同的作用机制,而特质的属性,如模糊性和重要性会对自我增强产生影响,它们对内群体偏向的影响还未确定。国外关于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研究相当多,而国内对二者结合进行探讨的研究还较缺乏。本研究采用人际取向,考察自尊在不同的特质类型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 本研究将内群体锁定为大学生中的“好朋友圈子”,运用问卷调查法,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整理描述大学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形容词,并从中选出模糊的和明确的词,共12个;第二阶段,随机抽取被试,对12个词的积极程度和模糊程度进行评定;第三阶段,根据评定结果编制最终问卷;第四阶段,通过公开招募与现场邀请的方式招募“好朋友圈子”作为被试,随后正式施测;第五阶段,根据原始数据计算自我增强偏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在好朋友圈子内,高自尊的个体在模糊积极和模糊消极的特质上(相对于明确特质)表现出了更高的自我增强水平;群际知觉中,在模糊的特质上(相对于明确特质)也体现出更高的内群体偏向水平。 (2) 低自尊的个体模糊积极的特质上(相对于明确积极),表现出更高的自我增强水平,而在消极的特质上,模糊的特质和明确的特质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评价圈内好友时,与高自尊者相比,中自尊水平被试也利用了特质的模糊性来夸大内群体偏向,低自尊被试在模糊和明确特质上的内群体偏向没有差异。 (3) 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特质,在重要特质上(相对于次要特质),高自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问题提出  10-32
  1.1 引言  10-11
  1.2 文献综述  11-28
    1.2.1 自我增强的概念与测量  11-13
    1.2.2 自我增强研究之人际取向的理论分析  13-18
    1.2.3 自我增强的相关研究  18-23
    1.2.4 内群体偏向的概念以及研究  23-25
    1.2.5 自尊与自我增强、内群体偏向的关系  25-28
  1.3 总结与提出问题  28-30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30-32
    1.4.1 研究目的  30
    1.4.2 研究意义  30-32
2 研究的总体设计  32-42
  2.1 研究设计  32
  2.2 研究假设  32-33
  2.3 变量的操作定义与测量  33-36
    2.3.1 自尊的测量  33
    2.3.2 特质的测量  33-34
    2.3.3 自我增强的操作定义  34-35
    2.3.4 内群体偏向的操作定义  35-36
    2.3.5 几个概念的澄清  36
  2.4 研究工具  36-37
  2.5 研究程序  37-40
    2.5.1 确定特质形容词  37-39
    2.5.2 编制最终问卷  39
    2.5.3 招募被试  39-40
    2.5.4 正式施测  40
  2.6 方法与统计  40-42
3 结果  42-65
  3.1 自尊、特质模糊性与积极性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  42-53
    3.1.1 自尊分组  42
    3.1.2 自尊、特质模糊性和积极性对自我增强偏差指数的影响  42-48
    3.1.3 自尊、特质模糊性和积极性对内群体偏向指数的效应  48-53
  3.2 自尊、特质积极性和重要性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  53-65
    3.2.1 重要特质与次要特质的选定  53
    3.2.2 自尊、特质重要性和积极性对自我增强偏差指数的效应  53-59
    3.2.3 自尊、特质重要性和积极性对内群体偏向指数的效应  59-65
4 讨论  65-73
  4.1 被试的确定与控制  65
  4.2 自尊、特质积极性与模糊性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  65-68
    4.2.1 每一类词上表现出的自我增强偏差总体状况  65-67
    4.2.2 每一类词上内群体偏向的总体状况  67
    4.2.3 各个变量交互作用的分析  67-68
  4.3 自尊、特质重要性和积极性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  68-70
    4.3.1 每一类词上自我增强的总体状况  68-69
    4.3.2 每类词上内群体偏向的总体状况  69
    4.3.3 各变量的交互作用分析  69-70
  4.4 自尊、自我增强与内群体偏向整体分析  70-72
  4.5 本研究的局限与建议  72-73
5 结论  73-74
参考文献  74-79
附录  79-89
后记  89-90

相似论文

  1.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2.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3.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4. 惩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B844.2
  5. 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B844.1
  6.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7.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虚拟社区使用偏好的调节作用,B841
  8. 大学生在网络舆论心理中的认知失调研究,G206
  9. 面子威胁对消费者品牌标识偏好影响研究,F224
  10. 体育运动中“2×2”成就目标定向、自尊和自我设限关系的研究,G807.4
  11. 自我增强:外显与内隐的实验研究,B84
  12. 青少年依恋与自我的关系研究,B844.2
  13. 高中生父亲教养方式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4. 自尊、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B842
  15.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尊与爱情态度的关系研究,B842
  16. 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B844.2
  17. 社会比较对女研究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的影响的实验研究,B844.2
  18. 青少年自尊、同伴反刍、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B844.2
  19. 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B844.2
  20. 农村初中生自尊水平、人格特质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B844.2
  21. 自尊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