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问题探讨
作 者: 田宏果
导 师: 魏纪林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民商法
关键词: 信息网络传播权 网络侵权 合理使用
分类号: D923.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各个国家是伴随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著作性权利,在我国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传播权利区别在于其行为具有交互性、复合性和公众性的法律特征。在国内,我国采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代替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向公众传播权,但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向公众传播权在法律涵义上并不一致,该权利在我国目前缺乏包容性与系统性。相关立法精神方面不够完善,也没有采取技术中立的态度。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体没有足够的明确,经常与其他权利主体重叠混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客体仍然是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作品,而且它的客体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经过数字化后的一般客体,也包括本就由数字化技术传播的多种新型客体,数据库、口述作品、电子公告板等等作品的争议依旧没有停止。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包括精神性权利和财产性权利,并且兼具著作权和邻接权的特点。权利管理信息权是一项较为新型的权能,可以视为传统署名权的延伸,一般可以适用与署名权相关的规定。伴随左右的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与一般的侵权行为比较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有隐蔽性强,手段多样化,损失无法估量等的特点。对于深度连接,非交互式传播等等行为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致使司法实践中无法可依。本文论述了参考德国法,以填补我国相关法律不足。伴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合理使用制度也应运而生,由于其灵活多变,难以掌控,从司法实践到理论界均争论不断。尽管如此,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仍旧不可避免的要利用这一制度。作为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使用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一般法律演进的一般规律。美国法官将英国判例法中比较零散的合理使用制度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了今天的合理使用三要素也就是,一、使用作品的性质和目的;二、引用作品的数量和价值;三、引用对原作商业影响程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关于合理使用原则的体系化表述。但是合理使用制度受到的市场制度,著作权人,技术的冲击,产生了存废之争。笔者从法学、哲学,经济学等等角度论证了该制度存在的价值。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1 1.1 研究目的 9 1.2 研究意义 9-10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0-11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0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0-11 第2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概述 11-18 2.1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历史沿革 11-14 2.1.1 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关于的"信息网络传播"的立法 11-12 2.1.2 我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 12-14 2.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特点 14-18 2.2.1 传播的交互性 14-15 2.2.2 传播的复合性 15-16 2.2.3 传播的公众性 16-18 第3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构成 18-28 3.1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体 18-21 3.1.1 一般著作权人 18-19 3.1.2 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 19-20 3.1.3 出版者、广播电台电视台 20-21 3.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客体 21-23 3.2.1 电子数据库 22 3.2.2 网页、电子布告板 22-23 3.2.3 口述作品 23 3.3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内容 23-28 3.3.1 人身性权利 24-25 3.3.2 财产性权利 25-28 第4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的侵权行为 28-37 4.1 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概述 28-31 4.1.1 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的侵权主体 28-29 4.1.2 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特点 29-30 4.1.3 避风港规则下的红旗标准之争 30-31 4.2 信息网络侵权表现形式 31-37 4.2.1 未经许可上传、下载他人作品 31 4.2.2 深度链接行为 31-33 4.2.3 图书馆等情报机构的使用行为 33-35 4.2.4 非交互式传播行为 35-37 第5章 合理使用制度与信息网络传播权 37-49 5.1 合理使用制度的概述 37-41 5.1.1 合理使用制度的概念 37-38 5.1.2 合理使用制度的特点 38 5.1.3 合理使用制度的性质 38-39 5.1.4 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 39-41 5.2 信息网络传播权合理使用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41-45 5.2.1 市场制度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冲击 41-42 5.2.2 相关权利扩张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冲击 42-43 5.2.3 新技术普及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冲击 43-45 5.3 构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45-49 5.3.1 合理使用制度的实体价值 45-46 5.3.2 合理使用制度的衡平作用 46-49 结论 49-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53
|
相似论文
- 透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923
- 个人信息获得者的合理使用义务,D913
- 论商标权的限制,D923.43
- 搜索链接服务商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 “避风港”规则下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相关法律问题探析,D923.41
- 浅论网络侵权,D923
- “人肉搜索”的违法性研究,D923
- 试论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D923
- 深层链接引发的著作权侵权研究,D923.41
- 著作权的强制许可制度研究,D923.41
- 网络时代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研究,D923.41
- 论我国的网络实名制,F49
- 关于互联网实名制的法律问题思考,F49
- 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问题研究,G250.76
-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D923.43
- 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 某医院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利用分析及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合理性评价,R573.1
- 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D923.41
- 论网络视频分享服务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D923.41
- 大众媒体把关人的侵权责任研究,D923
- 论商标权的限制,D923.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