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恶唑菌酮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归研究

作 者: 李彦文
导 师: 杨仁斌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恶唑菌酮 残留分析方法 土壤 残留行为
分类号: X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恶唑菌酮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杀菌剂,广泛用于农作物,并即将在我国推广使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恶唑菌酮的残留降解和迁移等环境行为。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前言为文献综述,对恶唑菌酮的研究现状和农药在土壤中降解迁移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第一章建立了恶唑菌酮在土壤和柑桔中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土壤和柑桔样品用丙酮进行提取,用环己烷-酸乙酯混合溶剂对提取液(桔肉和桔皮)进行萃取,土壤提取液和柑桔萃取液经浓缩后用弗洛里硅土层析柱进行净化,淋出液经浓缩后用甲苯定容,GC—ECD(Ni63)检测。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71%-102.12%,变异系数为1.81~9.01%,在土壤、柑桔果皮、柑桔果肉样品中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1mg/kg、0.015mg/kg、0.0025mg/kg,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等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第二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恶唑菌酮在自然环境中柑桔和土壤上的降解残留动态,并且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降解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恶唑菌酮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果园自然环境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两年中恶唑菌酮在柑桔全果上的降解半衰期为21.73d~23.98d。果皮上的降解半衰期为26.46d~27.51d,土壤中为9.68d~13.95d。按照推荐剂量施用恶唑菌酮,收获的柑桔果肉中未检出恶唑菌酮,果皮中的恶唑菌酮含量为1.7865~0.6590mg/kg,全果中恶唑菌酮残留量为0.4088~0.1519mg/kg。②灭菌条件下的半衰期是未灭菌条件下的27.6倍,说明土壤微生物是恶唑菌酮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③环境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恶唑菌酮降解有影响,在15C~40℃中,随着温度升高恶唑菌酮的降解速率加快,特别是15℃~25℃降解速率上升较快;过高和过低的土壤持水量都不利于土壤中恶唑菌酮的降解。当土壤持水率为50%FC~100%FC时,恶唑菌酮的降解速率较快;有机肥的施用对恶唑菌酮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H对恶唑菌酮的降解影响不显著。 第三章研究了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结果表明:①在五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恶唑菌酮的移动系数Rf为0.089~0.141。说明在通常情况下恶唑菌酮是一种移动性较弱的农药。②恶唑菌酮的移动性与土壤的有机质和粘粒含量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1和-0.9030,而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砂粒、粉粒含量等因子与恶唑

全文目录


前言  13-23
  1 恶唑菌酮简介  13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4
  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22
    3.1 恶唑菌酮  14-17
    3.2 农药降解  17-18
    3.3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18-22
  4 主要研究内容  22
  5 预期目标  22-23
第一章 恶唑菌酮在柑桔和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23-33
  1 试验材料  23-24
    1.1 药品试剂  23
    1.2 仪器设备  23-24
    1.3 供试样品  24
  2 分析方法研究试验设计  24-26
    2.1 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24
    2.2 气相色谱条件的研究  24-25
    2.3 结果重现性试验  25
    2.4 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  25
    2.5 线性范围的确定  25-26
    2.6 最小检出量和最小检出浓度确定  26
    2.7 残留量和残留浓度计算  26
  3 结果与讨论  26-31
    3.1 前处理条件的确定  26-27
    3.2 色谱条件的确定  27-28
    3.3 结果重现性  28-29
    3.4 准确度和精密度  29-30
    3.5 线性范围和标准曲线  30
    3.6 最小检出量和最小检出浓度  30-31
  4 结论  31-33
    4.1 样品提取  31
    4.2 样品净化  31
    4.3 样品测定  31-33
第二章 恶唑菌酮在柑桔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33-47
  第一节 恶唑菌酮在果园土壤和柑桔上的残留降解研究  33-39
    1 材料与方法  33-34
      1.1 供试作物及药剂  33
      1.2 试验方法  33-34
    2 结果与分析  34-38
      2.1 恶唑菌酮在果园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34
      2.2 恶唑菌酮在柑桔上的降解动态  34-36
      2.3 恶唑菌酮在土壤、柑桔上的最终残留量  36-38
    3 结论  38-39
  第二节 恶唑菌酮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39-47
    1 材料与方法  39-41
      1.1 药品试剂  39
      1.2 仪器设备  39-40
      1.3 供试土壤  40
      1.4 试验方法  40-41
    2 结果与分析  41-45
      2.1 土壤有机肥对恶唑菌酮降解的影响  41-42
      2.2 土壤温度对恶唑菌酮降解的影响  42
      2.3 土壤持水量对恶唑菌酮降解的影响  42-44
      2.4 土壤pH值对恶唑菌酮降解的影响  44
      2.5 土壤微生物对恶唑菌酮降解的影响  44-45
    3 结论  45-47
第三章 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研究  47-58
  第一节 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迁移性  47-53
    1 材料与方法  47-49
      1.1 药品试剂  47
      1.2 主要仪器设备  47
      1.3 薄层层析试验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47-48
      1.4 试验方法  48-49
    2 结果与讨论  49-51
      2.1 恶唑菌酮在不同土壤薄板上的分布  49-50
      2.2 表面活性剂对恶唑菌酮迁移性的影响  50-51
    3 结论  51-53
  第二节 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淋溶  53-58
    1 材料与方法  53-54
      1.1 供试材料  53
      1.2 仪器与设备  53
      1.3 试验方法  53-54
    2 结果与讨论  54-57
      2.1 不同施药量对恶唑菌酮的淋溶影响  54-55
      2.2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淋溶的影响  55-56
      2.3 表面活性剂对恶唑菌酮的淋溶影响  56-57
    3 结论  57-58
第四章 结论  58-61
  1 结论  58-59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9-61
参考文献  61-66
致谢  66-67
作者简介  67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3.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4.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5.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6.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7.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8.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9.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10.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11.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12.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3. 外源氮输入对中亚热带山地土壤可溶性氮及CH4氧化的影响,S714
  14.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5.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16.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7.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8.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9.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20.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21.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