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橡胶树胶乳中膜结合型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
作 者: 李小园
导 师: 校现周;曾日中
学 校: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焦磷酸酶 cDNA克隆 基因表达 酶活性
分类号: Q94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焦磷酸酶(pyrophosphatase PPase),一类是细胞质中可溶性的无机焦磷酸酶(inorganic PPase),另一类是与细胞液泡膜结合的不可溶性焦磷酸酶(vacuolar PPase,V-PPase)。后者除了水解焦磷酸(PPi)外,还具有质子泵的功能。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乳管中V-PPase是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它结合于黄色体膜上,除了降解橡胶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PPi之外,还与ATPase协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质子泵体系,维持黄色体的稳态,调节细胞内的酸碱度,使胶乳中inorganic PPase处于最适的生理环境,及时地催化降解乳管中过多的PPi,从而保证橡胶生物合成能顺利地进行。 为了研究橡胶树胶乳中V-PPase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理,本研究首先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到胶乳中V-PPase基因的一个cDNA片段。然后运用RACE技术,在该cDNA片段的基础上得到了橡胶树胶乳V-PPas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已提交GENEBANK,登录号:AY514019)。V-PPase基因可读框(ORF)全长2307bp,编码一分子量约为84.7kDa的769AA的酶蛋白。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外源茉莉酸(JA)处理橡胶树割面后2天内,胶乳中V-PPase基因的mRNA含量和对照无明显差别,2天后其含量开始逐渐升高,并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外源乙烯(ET)处理橡胶树割面2天后,胶乳中V-PPase基因的转录水平开始升高,第4天达到最大值,并将持续保持至第8天,然后转录水平有所回落,并于第10天下降至原有的对照水平。 本研究还测定了外源JA和ET对胶乳V-PPase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JA处理橡胶树割面8小时候后,胶乳中V-PPase的酶活性显著升高,并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此后开始逐步回落,但与对照相比,酶活性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外源ET处理橡胶树割面后,胶乳中V-PPase的酶活性有所升高,但升高的趋势和幅度不如外源JA诱导的明显。 应用PET-EP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橡胶树胶乳V-PPase基因可读框(ORF)中的一段cDNA序列,得到了分子量约为32kD的蛋白产物,为制备胶乳V-PPase的抗体和开展V-PPase的组织化学定位等后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前言 9-21 1.1 植物焦磷酸酶(PPASE)的研究进展 9-15 1.1.1 巴西橡胶树中PPASE的研究进展 9-10 1.1.1.1 巴西橡胶树中PPase的种类及其在橡胶合成中的调控作用 9-10 1.1.1.2 巴西橡胶树中PPASE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情况 10 1.1.2 其它植物中PPASE的研究进展 10-13 1.1.2.1 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10-12 1.1.2.1.1 PPase的结构 11-12 1.1.2.1.2 PPase的生理功能 12 1.1.2.2 其它植物中PPase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13 1.1.3 PPASE酶蛋白分离及纯化技术 13-15 1.1.3.1 无机PPASE酶蛋白分离及纯化 13 1.1.3.2 V-PPASE酶蛋白分离及纯化 13-15 1.1.3.2.1 膜制剂的制备 14 1.1.3.2.2 从膜制剂中纯化V-PPASE酶蛋白 14-15 1.2 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5-18 1.2.1 橡胶延长因子(REF) 15-16 1.2.2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 16 1.2.3 含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16-17 1.2.4 法尼磷酸合成酶 17 1.2.5 巴西橡胶树死皮病相关基因 17-18 1.3 RACE克隆的原理及其优点 18-21 1.3.1 3′RACE克隆的原理 18-19 1.3.2 5′RACE克隆的原理 19-20 1.3.3 与几种常见克隆技术相比,RACE克隆技术的优势 20-21 2 材料与方法 21-38 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21 2.2 菌种 21 2.3 生化试剂 21 2.4 实验方法 21-38 2.4.1 橡胶胶乳总RNA的提取 21-23 2.4.2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EST克隆) 23-27 2.4.2.1 引物设计 23 2.4.2.2 反转录扩增(RT-PCR) 23-24 2.4.2.3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观察 24 2.4.2.4 PCR产物的回收 24 2.4.2.5 PCR目的片段的克隆及重组子筛选 24-27 2.4.2.6 重组子菌种的保存 27 2.4.3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5′ RACE克隆 27-28 2.4.3.1 引物设计 27 2.4.3.2 5′ RACE-Ready cDNA的合成 27-28 2.4.3.3 5′ RACE的PCR扩增 28 2.4.4 焦磷酸酶(V-PPase)的3′RACE克隆 28-29 2.4.4.1 引物设计 28 2.4.4.2 3′ RACE-Ready cDNA的合成 28-29 2.4.4.3 3′RACE的PCR扩增 29 2.4.5 NORTHERN杂交 29-32 2.4.5.1 探针的制备 29-30 2.4.5.2 橡胶胶乳总RNA的提取 30 2.4.5.3 RNA的印迹转移 30-32 2.4.5.3.1 电泳系统等实验用具的预处理 30 2.4.5.3.2 RNA的甲醛变性电泳 30 2.4.5.3.3 RNA的印迹转移 30-32 2.4.5.3.3.1 甲醛变性胶的处理 30-31 2.4.5.3.3.2 尼龙膜的处理 31-32 2.4.5.4 杂交 32 2.4.5.4.1 预杂交 32 2.4.5.4.2 探针杂交 32 2.4.5.5 洗膜和检测 32 2.4.6 胶乳中焦磷酸酶(PPASE)活性的测定 32-33 2.4.6.1 样品的采集 32 2.4.6.2 粗酶液的获得 32 2.4.6.3 底物的配置 32-33 2.4.6.4 PPase酶活测定的酶促反应 33 2.4.6.5 酶促反应后无机磷释(Pi)放量的测定 33 2.4.6.6 酶活性单位的定义 33 2.4.6.7 C—乳清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 2.4.7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原核表达 33-38 2.4.7.1 表达引物的设计 33-34 2.4.7.2 表达片段的PCR扩增 34 2.4.7.3 表达目的片段和载体的制备 34-35 2.4.7.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5-36 2.4.7.5 诱导表达 36-37 2.4.7.6 PET-EP原核表达蛋白的提取和SDS—PAGE电泳鉴定 37-38 3 结果和分析 38-52 3.1 胶乳总RNA的提取 38 3.2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EST克隆 38-40 3.2.1 焦磷酸酶(V-PPase)EST的PCR扩增及阳性重组子的筛选 38-39 3.2.2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EST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39-40 3.3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5′ RACE克隆 40-41 3.4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3′ RACE克隆 41-42 3.5 焦磷酸酶(V-PPase)基因全长cDNA克隆的获得 42-45 3.6 V-PPASE酶蛋白结构预测分析 45-46 3.7 NORTHERN杂交结果与分析 46-47 3.7.1 用于Northern杂交印迹转移的胶乳总RNA的电泳检测 46-47 3.7.2 Northern杂交信号的检测结果 47 3.7.2.1 JA处理的各样品的Northern杂交结果 47 3.7.2.2 ET处理的各样品的Northern杂交结果 47 3.8 胶乳中焦磷酸酶(PPASE)活性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47-49 3.8.1 外源JA和ET处理后,胶乳中V-PPase酶活性的变化 47-48 3.8.2 外源JA和ET处理后,inorganic PPase酶活性的变化 48-49 3.9 V-PPASE基因原核表达结果与分析 49-50 3.9.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9-50 3.9.2 原核表达蛋白的SDS-PAGE电泳 50 3.10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部分试剂及其配方 50-52 4 结论和讨论 52-54 4.1 结论 52 4.2 讨论 52-54 3.结束语: 54-56 附录一 缩略词表 56-57 附录二 DNA测序图谱 57-60 附录三 酶活测定数据分析的部分SAS程序 60-62 参考文献 62-68 致谢 68
|
相似论文
-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 BMP通路关键因子在人类牙胚组织中的表达检测,R78
-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 N-氨甲酰谷氨酸合成及其生理功能研究,R914
-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 鸡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及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S831
- 犬细小病毒2型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65
-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 番茄磷转运蛋白基因LePT1和LePT2在水稻中的功能鉴定,S511
- 水稻pib基因内含子1、2对Pib启动子活性影响的转基因分析,S511
-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 抗倒伏油菜根、茎解剖结构及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S565.4
-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遗传学 > 植物基因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