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2P技术与音乐著作权的冲突及解决方式研究

作 者: 鲍艳丹
导 师: 张今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P2P 帮助侵权 替代侵权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分类号: D9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7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P2P 技术实现了用户之间直接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完全平等自由的网络。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P2P 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然而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和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在音乐著作权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大量受著作权保护的音乐作品通过 P2P 在网上传输和交换,不仅给著作权人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也对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进行调整,以达到既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又不阻碍科技发展的目标。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结合案例,对 P2P 技术和著作权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全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P2P 技术概述。本章对 P2P 技术的概念、特征等背景资料作了简单介绍,并对 P2P 技术是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二章,因 P2P 技术引发的著作权问题。本章是论文提出问题的部分。本章首先对 P2P 用户共享行为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认为用户的行为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属于侵权行为,但要追究广大用户的侵权责任是不现实的,因而转向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然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间接侵权责任制度已经不能应对这一法律问题。因此,如何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解决技术与法律间的冲突成了最迫切的问题。 第三章,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本章是论文的关键所在。对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产生、各国的施行情况、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对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与著作权法中已有的制度进行了比较。 第四章,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数字环境下的引用。本章是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通过对我国 P2P 的发展状况和现有法律保护框架的分析,发现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已经不能解决 P2P 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因而,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制度来加以调整。而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实现了著作权人、科技业者、消费者三者利益的均衡,是我国解决 P2P 问题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著作权法补偿金制度的设立提出了自己初步的设想。

全文目录


前言  8-9
第一章 P2P 技术概述  9-12
  一、P2P 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9-10
    (一) P2P 技术的概念  9
    (二) P2P 技术的特点  9-10
  二、P2P 技术与音乐作品共享  10-12
    (一) P2P 技术下的文件共享模式  10-11
    (二) P2P 技术与音乐作品共享  11-12
第二章 因P2P 技术引发的著作权问题  12-26
  一、唱片工业的历史回顾  12
  二、P2P 技术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冲击  12-13
  三、应用P2P 技术共享音乐作品行为的性质  13-16
    (一)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认定  13-14
    (二) 合理使用  14-16
    (三) P2P 用户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16
  四、相关案例及分析  16-22
    (一) Napster 案  16-18
    (二) Grokster 案  18
    (三) 技术提供者与间接侵权责任  18-22
  五、阻止P2P 用户侵权行为的其他努力  22-26
    (一) 侵权用户的刑事责任  22-23
    (二) 数字权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23-25
    (三) 破坏性手段(sabotage)  25-26
第三章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26-34
  一、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产生及各国的施行情况  26-28
    (一)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产生  26-27
    (二)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在世界各国的施行情况  27-28
  二、补偿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28-30
    (一) 著作权法的立法原则  28-29
    (二) 基于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  29-30
  三、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运作模式  30-32
    (一) 德国  30-31
    (二) 美国  31-32
    (三) 日本  32
  四、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与相关制度之比较  32-34
    (一)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与著作权许可使用之比较  32-33
    (二)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与法定许可制度之比较  33-34
第四章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数字环境下的引用  34-43
  一、我国P2P 的发展状况  34-35
    (一) 现状  34
    (二) 趋势  34-35
  二、我国现有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框架  35-38
    (一) P2P 用户行为是对我国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  35-36
    (二) 我国著作权法现有的救济措施  36-38
    (三) P2P 技术发展对我国著作权法现有制度的挑战  38
  三、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我国解决P2P 问题的最佳方案  38-40
    (一) 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是我国著作权法立法的首要原则  38-39
    (二) 社会公众的选择和权益也不应被漠视  39
    (三) 法律不应成为技术发展的障碍  39-40
    (四)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实现了著作权人、科技业者和消费者的三赢  40
  四、我国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构想  40-43
    (一) 基本的运作模式  41
    (二) 运作模式下的具体问题  41-43
结论  43-44
参考资料  44-47

相似论文

  1. 基于NS2的PeerCast模拟平台设计与实现,TP311.52
  2. 面向Gnutella和eMule网络拓扑测量和安全性分析,TP393.08
  3. 基于聚类分析的P2P流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3.02
  4. 音像广播远程教育系统中直播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5. 基于P2P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19.8
  6. 基于人工免疫的病毒检测技术研究,TP393.08
  7. 基于自组织网络的分布式广域后备保护研究,TM774
  8. 关键词广告商标侵权问题研究,D922.294
  9. 泛在环境下虚拟终端系统的组织机制研究与实现,TN915.02
  10. 基于P4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研究与实现,TN948.64
  11. 基于P2P的空间矢量数据快速索引机制的研究,TP391.3
  12. 基于Winsock的C/S模式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TN914
  13. P2P网络信任模型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TP393.08
  14. P2P流媒体特征提取技术研究与实现,TN919.8
  15. 大流量环境下实时P2P流媒体行为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TN919.8
  16. 一个基于UDP协议的P2P即时通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TP393.02
  17. 一种IPV4/IPV6混合网络下P2P直播系统资源共享方法,TP393.02
  18. 基于P2P架构下的移动“全球眼”系统实现及性能分析,TN929.5
  19. 基于CDN和P2P技术的混合流媒体内容分发机制研究,TN919.8
  20. 面向机顶盒的P2P流媒体音频播放系统研究,TN948.55
  21. Pre~2VOD:一种VCR操作支持的VOD/P2P系统,TN948.6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