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钱谦益诗歌三变
作 者: 古尊师
导 师: 张鸣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清诗 钱谦益 苏轼 李商隐 杜甫 《投笔集》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6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钱谦益的诗歌创作,是清初诗歌的一个典型个案。他早年的诗歌熏染明代复古派末流拟古之风,中年之后改道易辙,真正走上了自己的探索历程。他以杜甫为预设的最高典范,从深受杜甫影响的中唐以降历代诗人入手,层层逆溯。他一变而取道宋元,下了全面深入的功夫,复现了宋诗的格调和众多表现手法,尤其对于苏轼,更是心摹手追,惟妙惟肖。但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本人的修养远远不及宋人,所以他只能复制宋诗的外在面貌,而无法复制其人文品格。崇祯十一年“丁丑狱案”之后,他南还归里,在诗酒流连的生涯中,他的诗歌二变而取法晚唐,以李商隐、韩偓为学习对象史辍凹咨辍倍Ω锖汀耙矣嫌怠绷?次比较大的打击,促使他手底的晚唐诗体在瞬间趋于成熟,展现出隐微多义、可讽可咏的艺术特色。顺治十一年,当他所投身的反清活动渐入高潮的时候,他的诗歌发生了第三次变化,从各种途径入手,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诗学品位,渐进于四通八达的艺术境地。他晚年的《投笔集》以十三叠《秋兴八首》韵的形式问鼎于杜甫的诗歌,是集平生诗学大成的力作,不论恢弘而又严整的组织结构,还是镕锤百家、集众手所长的艺术手段,都极大地发挥了七律这一诗体的艺术表现力。而他也在这一系列变化之中,找到了惬合自己材性的诗歌艺术风格,实现了“诗”与“人”的合一,“体”与“情”的合一,从而为有清一代传统诗体的继续发展铺开了广阔的道路。
|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 关键词 4-6 引言 6-11 第一章 一变而学宋元 11-30 第一节 从《吴门送福清公还闽》看钱谦益的早年诗风 12-13 第二节 “宋调”的复现 13-19 第三节 家数之辨 19-23 第四节 古体诗 23-26 第五节 得失小议 26-30 第二章 二变而学晚唐 30-43 第一节 沿艳体而跻晚唐 30-35 第二节 沧桑巨变与绝句组诗 35-39 第三节 《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 39-41 第四节 得失再议 41-43 第三章 三变而契杜甫 43-56 第一节 赌赛乾坤一番新 43-45 第二节 殊途同归 45-51 第三节 集平生诗学之大成的《投笔集》 51-56 结语 56-58 参考文献及论著 58-62 后记 62
|
相似论文
- 苏轼诗词英译风格研究,I046
- 苏轼表文研究,I207.6
- 苏轼文人画思想研究,J209.2
-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I206.2
- 北宋革新派书法批评研究,J292.1
- 试比较苏轼与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I207.23
- 苏轼诗歌在金元的接受,I207.22
- 论苏轼书法思想中的“道”,J292.1
- 《庄子》对苏轼的影响探析,I206.2
- 陈维崧诗歌艺术论,I207.22
- 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研究,I207.22
- 论杜甫、苏轼题画诗折射出的文化意蕴,I207.22
- 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I207.22
- 苏轼贬谪期间书信研究,I206.2
- 苏轼、贺铸与纳兰性德悼亡词研究,I207.23
- 论苏轼词的自由性,I207.23
- 宋人咏物词研究,I207.23
-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研究,I207.3
- 苏轼倅杭时期的诗歌创作,I207.22
- 苏轼与中国养生文化,R212
- 苏轼文学中的自然观,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