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与人的行为相适应的兰州黄河侧岸步行区空间研究

作 者: 王渊
导 师: 周庆华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滨水区 行为 心理需求 空间环境
分类号: TU98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53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中非常敏感的区域之一,它与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滨河侧岸步行区则更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物质空间与大众行为作为其中的两大研究要素,其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更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并研究。物质空间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实体表达,是城市生活的承载,而大众行为与城市空间又是相互影响并发生作用的。正如我们所倡导的城市设计的目标所在——创造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空间环境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优越的程度,应用到城市就取决于使人愉悦的、与自然协调的尺度,趣味的匹配以及消除不协调的对比。 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并遵循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理论体系,以兰州黄河两岸的滨河步行区为例,对“环境和人的活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环境心理空间研究结构框架,并提出环境设计中心理行为分区布置的初步设计模式与理念,唤起城市设计师们对于物质空间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重视意识。 全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研究者所关注问题的角度、切入点及其重要性和意义,并对相关概念和重要理论作出了解释和介绍,同时列出了本文所用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理论入手,介绍了已有相关理论基础,并对“行为”、“空间”、“行为与空间”三部分分别作了理论上的阐释。 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研究者的实地调查研究,以调研兰州黄河侧岸步行区中人群的行为活动为例,分析环境空间的各个要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探寻环境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第五章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提出对于城市滨河步行区的几点设计建议。

全文目录


1.绪论  10-22
  1.1 研究角度的选择  10-11
  1.2 研究对象概念定义  11-12
    1.2.1 滨河步行区  11
    1.2.2 空间  11
    1.2.3 行为  11-12
  1.3 理论研究背景  12-14
    1.3.1 国内外关于心理-行为的研究  12-13
    1.3.2 国内外关于滨河步行区的设计研究  13-14
  1.4.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14-21
    1.4.1 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14-16
    1.4.2 研究方法  16-21
  1.5.论文研究框架  21-22
2.相关理论支持  22-35
  2.1 理论基础  22-23
    2.1.1 城市设计  22
    2.1.2 环境心理学  22
    2.1.3 环境行为学  22
    2.1.4 社会心理学  22-23
    2.1.5 闲暇社会学  23
  2.2 人的行为分析  23-26
    2.2.1 行为层次  23
    2.2.2 行为集合  23-24
    2.2.3 行为特征  24-25
    2.2.4 不同年龄人群活动行为特征分析  25-26
  2.3 空间属性  26-29
    2.3.1 空间认知的性质  26
    2.3.2 空间认知的过程  26-27
    2.3.3 认知地图  27-29
    2.3.4 空间情境  29
  2.4 行为与空间  29-34
    2.4.1 距离  29-30
    2.4.2 方向  30-31
    2.4.3 领域与私密性  31
    2.4.4 边界效应  31-32
    2.4.5 场所理论  32-33
    2.4.6 地域空间  33
    2.4.7 人文精神  33-34
  2.5 小结  34-35
3.兰州黄河沿岸步行区人群活动调查  35-47
  3.1.兰州城市发展概况  35-36
    3.1.1 概况介绍  35-36
    3.1.2 概况小结  36
  3.2.回顾兰州黄河岸线步行区改造前的环境及使用状况  36-38
  3.3 行为调查原始纪录摘要  38-40
    3.3.1 行为记注(一)  38-39
    3.3.2 行为记注(二)  39-40
    3.3.3 行为记注(三)  40
    3.3.4 行为记注(四)  40
  3.4 行为痕迹纪录  40-41
  3.5 调查访谈  41
  3.6 行为种类调查  41-42
  3.7 调查问卷  42-45
  3.8 小结  45-47
4.兰州黄河沿岸步行区调研资料分析  47-80
  4.1 使用人群分析  48-52
    4.1.1 使用者来源分析  48-50
    4.1.2 使用者年龄构成与活动特征分析  50-52
  4.2 景观体系  52-56
    4.2.1 验证问卷系统问题的可靠性  52-53
    4.2.2 事例分析  53-56
  4.3 服务设施体系  56-66
    4.3.1 验证问卷系统问题的可靠性  56-57
    4.3.2 事例分析  57-66
  4.4 器械活动设施体系  66-67
    4.4.1 验证问卷系统问题的可靠性  66
    4.4.2 事例分析  66-67
  4.5 夜景照明  67-68
  4.6 城市特色与场所空间特色的体现  68-71
  4.7 改造措施意向分析  71-79
  4.8 小结  79-80
5.心理行为与环境设计  80-95
  5.1 行为活动与环境设计  80-83
    5.1.1 居民休闲活动特点  80-81
    5.1.2 兰州黄河沿岸步行环境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81-83
  5.2 心理行为理论研究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83-84
    5.2.1 刺激理论与环境设计  83
    5.2.2 交互理论与环境设计  83-84
    5.2.3 认知理论与环境设计  84
  5.3 环境心理空间研究结构框架示意图  84-86
  5.4 心理行为研究与环境设计分区  86-91
    5.4.1 按不同类型心理需求分区布置示意  86
    5.4.2 按不同类型行为特点分区布置示意  86-88
    5.4.3 感知要素分类说明  88-91
  5.5 环境设计中的数据初探  91-94
    5.5.1 意义  91
    5.5.2 实例研究(一)  91-93
    5.5.3 实例研究(二)  93-94
  5.6 小结  94-95
6 结论  95-96
致谢  96-97
参考文献  97-99
图表目录  99-101
附录  101-104

相似论文

  1.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2.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3.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4.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5.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6.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7.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8.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9.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10.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2.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13.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14. 中学教师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G443
  15.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6.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17.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18.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19. 热应激肉牛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及其行为研究,S823
  20. 基于软件行为监控的自调节方法研究与实现,TP311.5
  21. 基于行为模式的小区公共家具用户需求研究,F426.8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