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形成

作 者: 裴奇
导 师: 魏慧萍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双音节 动名兼类词 形成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回答“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如何形成、何以形成、其形成机制对动词的要求、这些兼类词在词汇系统中的价值”等问题为研究主旨,对封闭式语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可信的结论。本文分六章来讨论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形成。第一章是绪论,阐释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意义与方法、研究现状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探讨动名兼类词的界定。在界定中区分了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和动词临时活用为名词等情况,并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作为相对封闭的研究范围,整理出词表。第三章是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形成途径分析。第四章是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形成原因分析。第五章考察了转指为动名兼类的动词类型。第六章探寻了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在词汇系统中的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3
  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0
  1.2 研究意义、目的和方法  10
  1.3 动名兼类词的研究现状  10-12
  1.4 语料来源  12-13
第2章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的界定  13-20
  2.1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的定义  13-14
    2.1.1 动名兼类词经常具备动词和名词两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3
    2.1.2 在具体语境中动名兼类词只能是表现出一种词性  13-14
    2.1.3 动名兼类词应同音同形且语义相关  14
  2.2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14-16
    2.2.1 陆丙甫提出两条划界标准  15
    2.2.2 姚汉铭提出两个框架  15
    2.2.3 林立的"依语辨句"标准  15
    2.2.4 胡明扬提出三条划界标准  15-16
  2.3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的相关研究  16-19
    2.3.1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与名物化、名动词  16-17
    2.3.2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与动词活用为名词  17
    2.3.3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与动词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17-18
    2.3.4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与动宾结构名词  18
    2.3.5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与其他语言的动名兼类  18-19
  2.4 《现汉》(第5版)对动名兼类词的处理方式  19-20
第3章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形成途径  20-30
  3.1 动词转指动作行为施事  20-22
    3.1.1 …的人  21
    3.1.2 …者  21
    3.1.3 称谓类和职业类  21-22
  3.2 动词转指动作行为受事  22-27
    3.2.1 转指动作行为结果  22-23
    3.2.2 转指动作行为对象  23-24
    3.2.3 转指言语行为所联系的言语内容  24
    3.2.4 转指传递物  24
    3.2.5 转指心理活动内容  24-27
  3.3 动词转指动作行为与事  27
  3.4 动词转指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27
  3.5 动词转指相关时间、地点名词  27-28
  3.6 本章小结  28-30
第4章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形成原因  30-37
  4.1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形成的外部原因  30-32
    4.1.1 社会发展  30-31
    4.1.2 语言接触  31-32
  4.2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形成的内部原因  32-36
    4.2.1 语义相关  32-35
    4.2.2 借代手法的凝固  35
    4.2.3 词类活用  35-36
    4.2.4 汉语的双音化  36
    4.2.5 汉语的语法特点  36
  4.3 本章小结  36-37
第5章 转变为动名兼类词的动词类型考察  37-48
  5.1 语音方面  37-39
    5.1.1 单音节动名兼类词统计情况  37-38
    5.1.2 转变为动名兼类词的动词多是双音节动词的原因  38-39
  5.2 语法方面  39-44
    5.2.1 转变为动名兼类词的动词分类统计情况  39-43
    5.2.2 小结  43-44
  5.3 语义方面  44-47
    5.3.1 语义比较  45-47
    5.3.2 小结  47
  5.4 本章小结  47-48
第6章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在词汇系统中的价值  48-52
  6.1 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48
  6.2 组合关系中的动名兼类词  48-49
  6.3 聚合关系中的动名兼类词  49-51
  6.4 本章小结  51-52
结语  52-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WiMAX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研究,TN821.91
  5. 多载波CDMA的信道编码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TN929.533
  6.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7.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8.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9. 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TQ127.1
  10. 查尔斯·蒂利现代欧洲国家形成理论研究,D09
  11.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2.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3. RPDs修复材料对口腔优势菌表面粘附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6
  1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P-2与CD105的表达和意义,R734.2
  15. 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分析和ERβ在其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R758.63
  16. 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17. 现代汉语招呼语研究,H136
  1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920.0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20.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研究,H136.5
  21. 数字助听器中汉语语音处理及语音增强的研究,TN912.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