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北部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意义

作 者: 陈金霞
导 师: 李铁刚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专 业: 海洋地质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末次冰期 孢粉 古气候突变事件 黑潮
分类号: P736.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拟通过分析取自冲绳海槽北部与中部的三个柱状样DOC024、Y179及CSH1中的孢粉组合,结合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数据、AMS14C测年结果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冲绳海槽中、北部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进行恢复。 CSH1柱样中的孢粉记录从下到上可分为三期,Ⅰ期(34—61kaB.P.)-热带山地针叶林的繁盛时期,松属及亚热带高山的常绿针叶林含量较高,气候干燥温暖;Ⅱ期(7.7-34 kaB.P.)-旱生草本繁盛时期,蒿属大量出现,气候干冷;Ⅲ期(0—7.7kaB.P.)-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及蕨类繁盛时期,常绿阔叶及落叶阔叶林成分均增加,蕨类孢子达到极高值,草本植物含量剧减,气候温暖潮湿。在Ⅰ期和Ⅱ期中草本植物花粉的含量很高,将草本植物、乔木+灌木等的花粉百分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芯δ18O曲线进行对比,推断出了一系列短尺度的古气候突变事件,这些事件可与YD,H1,H2,H3,H4,H5等事件相对比。 DOC024柱样中的孢粉自下而上分为4个组合带。P1带(7500-6600 aB.P.)—温带山地类型花粉丰富,热带-亚热带类型花粉含量低,指示此时气候较寒冷湿润;P2(a)带(6600-4900 aB.P.)亚热带植物花粉含量升高,反映该阶段温度升高,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P2(b)带(4900-3100aB.P.)温度变化不明显,草本植物黎科含量达整个钻孔的最大值,反映湿度降低;P3带(3100-1500aB.P.)温带植物花粉含量升高,热带-亚热带植物花粉含量降低,表明气温下降;P4带(1500-200 aB.P.)随着蕨类植物的大量繁盛,气温又回升,但从300 aB.P.起,气候又出现下降趋势。文中还对该孔的浮游有孔虫δ18O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它的变化趋势与孢粉组合之间存在着对应性。 Y179柱样中的孢粉从下到上可分为4期,P1期(12000-7200 aB.P.)以草本植物的极大繁盛为特征,暗示着当时气候寒冷,海平面较现今为低,大片的陆架出露成陆地,在其上繁殖着草本植物;P2期(7200-5000 aB.P.)温带类型植物与草本植物含量降低,热带类型植物花粉含量升高,表明此时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原先被草本植物覆盖的地区重新被海水覆盖;P3期(5000-2800 aB.P.)温带类型植物花粉含量升高,热带-亚热带类型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指示着此期温度降低;P4期(2800-100 aB.P.)温带类型植物花粉含量降低,热带-亚热带类型植物花粉含量升高及麻黄、藜科花粉的出现,暗示着气候变得相对干温。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引言  9
  1.2 古海洋学简介  9-11
  1.3 冲绳海槽晚及其邻近陆架区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11-16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6-17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  17-24
  2.1 区域地质概况  17-19
  2.2 区域环流体系和水文特征  19-24
    2.2.1 区域环流体系  19-22
    2.2.2 区域水文特征  22-24
第三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24-28
  3.1 研究材料  24-26
  3.2 研究方法  26-28
    3.2.1 抱粉分析  26
    3.2.2 氧、碳同位素分析  26
    3.2.3 AMS~(14)C测年和年代校正  26-28
第四章 主要属种描叙  28-32
  4.1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28-29
  4.2 裸子植物 Gynospermae  29-30
  4.3 种子植物 Angiospermae  30-32
第五章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古环境演化  32-52
  5.1 DOC024孔分析结果与讨论  33-38
    5.1.1 分析结果  33-36
    5.1.2 讨论  36-38
      5.1.2.1 7500aB.P.来的古环境恢复  36-37
      5.1.2.2 其它古环境研究手段和孢粉组合间的对应关系  37-38
  5.2 CSH1孔分析结果与讨论  38-44
    5.2.1 分析结果  38-41
    5.2.2 讨论  41-44
  5.3 Y179孔分析结果与讨论  44-52
    5.3.1 分析结果  44-48
    5.3.2 讨论  48
    5.3.3 古海潮  48-52
第六章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61
致谢  61-72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2.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侯家营地区聚煤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P618.11
  3.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P532
  4. 末次冰期黔西南石笋记录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变化,P532
  5. 沙漠边缘末次冰期旋回黄土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P532
  6. 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993.5
  7. 豆科山羊豆属牧草的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S541.9
  8. 四国海盆—帕里西维拉海盆浮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P584
  9.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及其古海洋学意义,Q915
  10. 东海浪岗山岛屿风尘沉积环境信息,P512.2
  11. 冲绳海槽第四纪硅藻初探及古黑潮迁移,Q914
  12. 江河源区希门错岩芯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P534
  13. 东海大陆架划界探析,D993.5
  14. 洛川地区末次冰期植被波动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Q914
  15.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国际法问题研究,D993.5
  16. 95~56 kaBP时段东亚季风石笋δ~(18)O记录及其意义的探讨,P532
  17. 冲绳海槽块状硫化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P736.3
  18. 西宁盆地末次冰期晚冰阶古气候变化的黄土记录,P532
  19. 中国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多年冻土边界演化,P931.4
  20. 末次冰期中期北京西山黄土中高分辨的植被演化过程研究,Q948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 海洋古地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