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圆善与理性信仰

作 者: 张俊
导 师: 尤西林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圆善 康德 德性 幸福 理性信仰
分类号: B5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6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实中没有一条德福守恒的定律来守护德性的价值,德福关系永远铭刻着一种吊诡。但从古至今却不缺乏对德福一致的种种思辨的或信仰的解释。然而启蒙以来的世俗化过程中带来的信仰缺位,工具理性、实用理性对道德主体的宰制,已逐步瓦解了传统哲学或宗教对德福一致的诠释理路,致使道德信仰危机成为现代精神危机中最突出症结之一。故而,重新奠立德福一致这一道德信仰,对解决因德福失衡带来的价值淆乱的问题,维系日益衰退的道德价值体系,甚至现代精神信仰重建,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康德圆善(summum bonum),以其理性信仰之特质,具有比以往任何德福统一理论都丰富的现代性意涵,因此成为解决这一现代道德信仰问题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康德的圆善思想,来源于他对传统德福一致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康德认为,德性与幸福之间存在必然的一致关系,但他不认为是幸福论德福观(伊壁鸠鲁)和传统德性论德福观(斯多葛)那种分析的关系(在德性与幸福之间寻求同一律),而是先验综合的关系,因为这二者否定了德性与幸福的相互独立的价值。他彻底摒弃了幸福论以福为德的进路,但吸取了他们对幸福的独立价值的认识。他对传统德性论德福观则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加以扬弃,他虽否定其分析的进路及其对幸福价值的独立性的忽视,但完全首肯其对德性优位的强调,并继承这一传统创构了他先验(或批判)德性论的圆善说。基督教德性论的德福一致信仰理路的神义论基底,注定它是根源于一种他律道德原则的产物,也注定它是康德在自律道德原则之上建立的圆善说必然批判的对象,但是康德在此却为借用其上帝和灵魂不朽的理念,对基督教做了刻意的误读或创造性阐释,以人义论偷换了其神义论基底,从而将基督教这种进路(上帝之国)转换成圆善进路。综上可见,康德圆善说是对古代德福统一思想的总结和超越。但其对于现代精神重建的资源意义,根本的还在于其内在的现代性特质。康德圆善内含自然价值和自由价值的二维结构,但这只是它显形的内在结构性特点。在圆善理念中,尚有一种深层二维结构,即世俗性和神圣性,或日人文道德(理性)与超人文信仰(启示)的双重结构及其张力。这种结构关系,跟圆善同时作为道德理念和神学理念直接相关。从圆善与实践理性的三大悬设的关系,以及康德的道德神学同传统基督教神学的关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纠结在圆善理念上的现代精神信仰困境。康德在世俗与神圣两极之间的摇摆,并最终立定在人本的、理性的世俗化价值立场上,代表了整个启蒙现代性的艰难抉择。在启蒙

全文目录


序论  9-16
第一章 康德圆善的渊源  16-40
  第一节 幸福论德福观  16-24
  第二节 传统德性论德福观  24-32
  第三节 基督教德性论德福观  32-40
第二章 康德圆善的两个维度  40-53
  第一节 圆善与实践哲学的三大悬设  41-48
  第二节 康德圆善的世俗性与神圣性  48-53
第三章 圆善与启蒙精神  53-65
  第一节 圆善与启蒙理性  54-60
  第二节 圆善与进步理念  60-65
第四章 康德圆善的现代回应  65-90
  第一节 西语世界的回应  66-77
  第二节 汉语世界的回应  77-90
第五章 康德圆善的现代意义  90-96
  第一节 现代精神危机与德福一致的信仰诉求  90-92
  第二节 康德圆善的现代伦理与信仰意义  92-96
参考文献  96-106
后记  106-10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8

相似论文

  1.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2.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3. 谁来荣耀生活,G40
  4.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5. 关注幸福感与共情反应和助人行为的关系,B844
  6.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7. 你可以更幸福吗?,B844.2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9. 阿马蒂亚·森发展观的伦理解读,B82-05
  10. 正品还是仿冒品?基于消费幸福感的研究,B844.2
  1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2.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3.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4.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5.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16. 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B844.4
  17. 师生共同体视野下的幸福教育,G456
  18. 员工主动性人格、工作投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B848
  19. 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20. 提升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研究,G625.1
  21. 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G7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英国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